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5期

B超在宫腔、宫颈粘连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宫腔、宫颈粘连是由于行宫腔手术操作引起损伤或感染所致的一种妇科并发症。其结果往往由于破坏子宫内膜基底层引起宫腔、宫颈部分或全部粘连。我院从2002~2005年B超结合临床共诊断宫腔、宫颈粘连23例,经临床验证符合20例,误诊3例,符合率87%。准确的诊断对临床的治疗起到了很重要的辅诊作用,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宫腔、宫颈粘连是由于行宫腔手术操作引起损伤或感染所致的一种妇科并发症。其结果往往由于破坏子宫内膜基底层引起宫腔、宫颈部分或全部粘连。常导致患者月经过少甚至闭经,腹痛、继发不孕、早产、异位妊娠等。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等因素的增多,其发病率也逐渐增加。我院从2002~2005年B超结合临床共诊断宫腔、宫颈粘连23例,经临床验证符合20例,误诊3例,符合率87%。准确的诊断对临床的治疗起到了很重要的辅诊作用,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3例病例均为计划生育门诊病人,年龄27~42岁,平均32.2岁。均有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的病史,平均人流为2次。其中表现为闭经者5例,月经稀少者11例,伴腹痛者6例,月经正常者3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LOGIQа200E黑白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适当充盈膀胱,取仰卧位,常规于耻骨联合上方对子宫行纵、横及斜行扫查。清晰显示子宫后,常规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观察肌层的厚度、内膜厚度及形态位置。同时,观察子宫两侧附件区有无包块及其形态、内部回声及与子宫的关系。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23例病例中宫腔广泛粘连5例,宫腔部分粘连者8例,宫颈粘连者7例,误诊3例为子宫内膜息肉2例,子宫内膜癌1例。

    2.2  声像图表现  23例宫腔、宫颈粘连病例其声像图表现为:(1)宫腔广泛粘连:宫腔内膜薄,不连续中断,或内膜显示欠佳,无周期性改变,宫腔内有多处不规则低回声区。此类病人常表现为闭经。(2)宫腔部分粘连:宫腔内膜厚薄不均,宫腔粘连处宫腔线消失,内膜菲薄或内膜缺损,粘连处以外的内膜回声正常。宫腔内有积血时,可见宫腔分离,宫腔内有无回声暗区。(3)宫颈粘连:表现为宫腔线分离,宫颈内口正常,宫腔内有均匀的无回声或低回声暗区。

    3  讨论

    B超在诊断宫腔、宫颈粘连时,结合病史及临床症状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些疾病的特异性发生改变,其声像图酷似宫腔、宫颈粘连的表现,要仔细鉴别才能避免误诊和漏诊。如:(1)子宫内膜息肉:规则的内膜息肉容易鉴别,而当内膜息肉局部水肿坏死液化时,其回声发生改变,表现为内膜局部不连续,宫腔内不规则无回声或低回声区。然此类病人表现为月经过多,或无刮宫产史,应仔细询问病史加以鉴别。误诊的两例病人即为此病例。(2)子宫黏膜下肌瘤:典型的黏膜下肌瘤容易鉴别,而当黏膜下肌瘤致内膜基底层变形或中断时,易被误诊。此类病人临床上也表现为月经过多。(3)子宫内膜癌:常表现为内膜回声不均匀、杂乱,内膜形态、轮廓不规整,内膜基底线回声模糊或消失。其声像表现易与宫腔粘连时的声像表现混淆,彩超检查其特有的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及异常低阻力型动脉血流频谱可滋鉴别。(笔者所在单位未配备彩超设备而致误诊)。

    总之,B超诊断宫腔、宫颈粘连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它不仅不会再次因宫腔操作引发感染,而且也减少病人的痛苦,对指导临床治疗起到了很大的辅诊作用。然而,超声诊断固有的局限性不能单凭声像图的表现做诊断,结合临床病史及妇科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综合分析,认真对比,才能得出正确、准确的诊断。

  作者单位: 034000 山西忻州,忻州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李  木)

作者: 刘跃玲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