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8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色素减退疾病37例报告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外阴色素减退疾病是一组顽疾,因其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我科从2004年3月~2006年1月,对37例外阴色素减退疾病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副作用小,现报告如下。治疗方法:(1)中药洗方坐浴(地肤子30g,白鲜皮30g,大青叶30g,苦参30g,薄荷30g,硼砂30g,蛇床子30g)煎水坐浴,每次15min,每日......

点击显示 收起

  外阴色素减退疾病是一组顽疾,因其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我科从2004年3月~2006年1月,对37例外阴色素减退疾病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较好,副作用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女性患者37例,年龄30~60岁,平均35.5岁。治疗方法:(1)中药洗方坐浴(地肤子30g,白鲜皮30g,大青叶30g,苦参30g,薄荷30g,硼砂30g,蛇床子30g)煎水坐浴,每次15min,每日2次,连续10天;(2)局部涂药、理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暴露外阴,不必常规消毒,将配制好的制剂(三九皮炎平软膏20g,黄体酮注射液60ml配制而成)取少量均匀涂抹在外阴皮肤和黏膜病损处,超出正常范围2~3cm,以200W光照灯照射患部,光照距离20~30cm,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10次,停治10天后,重复上述治疗,连续3~6个周期(月经期停治)。对个别外阴瘙痒严重者,可给予口服息斯敏片3mg,每晚1次,瘙痒缓解后停药。结果:25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损区逐渐出现褐斑而后色泽恢复,病变组织逐渐恢复正常,电话追踪随访,一年内无复发;10例症状明显缓解;2例无效。

  2  讨论 

  外阴色素减退疾病系指女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因病变部位皮肤和黏膜多呈白色,故又称其为外阴白色病变,病因迄今不明,可能由于外界物质的慢性、长期刺激所致,如尼龙裤、卫生用品、汗液、经血等,也有认为是自身免疫病的局部表现。

  按1987年国际外阴病研究协会规定,将病因不明的外阴色素减退疾病分为外阴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和硬化性苔癣两种疾病,两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相似,临床表现:外阴奇痒难忍,病损范围不一,主要累及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阴唇后联合等处,呈对称性,早期皮肤颜色暗红或粉红,角化过度部位呈现白色,由于长期搔抓和摩擦,皮肤逐渐增厚似皮革,色素增加,皮嵴隆起,呈群集成片的扁平丘疹,严重者可因搔抓引起皮肤破损、皲裂、溃疡,进一步发展局部皮肤和黏膜变白、变薄、失去弹性,干燥皱缩,导致性交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由于其病因不明,给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一般主张采用皮质激素治疗,主要在于控制局部瘙痒和改善患部皮肤和黏膜病变。我科采用了几种清热利湿解毒的中草药,给予煎水坐浴,其具有缓解瘙痒、清洁消炎患部、缓解局部皮肤和黏膜的干燥、皲裂、皱缩等作用。同时给予局部涂药、理疗,其具有消炎、抗过敏、缓解瘙痒、营养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通过温热良性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等作用,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促进炎症消退、溃疡愈合。我科对37例患者进行了上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有效率达94.6%。因其操作简便,无创无痛,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深为广大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单位: 857000 西藏日喀则,解放军第八医院
 
  (编辑:悦  铭)

作者: 王玉芹, 吴军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