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0期

消症汤治疗子宫肌瘤18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子宫肌瘤属祖国医学的症瘕、血证范围,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0岁以上的育龄妇女。西医除手术外尚无其他治疗方法。近几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消症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18例,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将治疗用药的体会浅述如下。治疗前均经本院B超检查确诊。...

点击显示 收起

  子宫肌瘤属祖国医学的症瘕、血证范围,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0岁以上的育龄妇女。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经色紫暗夹块,小腹坠胀痛,按之痛甚等。西医除手术外尚无其他治疗方法。近几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消症汤加减治疗子宫肌瘤18例,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将治疗用药的体会浅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年龄在35~45岁之间15例,45岁以上3例;病程在半年~2年11例,2年以上占7例;肌瘤最大者2.5cm×3.0cm,最小的1.1cm×1.5cm。治疗前均经本院B超检查确诊。80%患者均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小腹胀痛,面色萎黄等临床症状。

    1.2  治疗方法  治疗的时间为3个月~半年,以自拟消症汤为基本方,组方:炙黄芪30g,三棱20g,莪术20g,桃仁1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夏枯草25g,薏苡仁25g,炮甲10g,海藻12g,茯苓25g,香附10g,丹皮15g,桂枝6g,加减法:月经期间出血多者,去三棱、莪术、桃仁等攻破之品,加阿胶15g,乌贼骨10g;气血虚者加熟地、党参、当归各15g;湿热重者加红藤20g,改茯苓为土茯苓。全方意在活血化瘀、消症散结、理气止痛。

    2  治疗效果

  18例患者经治疗后,治愈(症状消失,B超检查子宫形态正常,未及团块病灶回声)4例;显效(肌瘤明显缩小,症状改善,经量减少)11例;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为83.3%。

    3  案例举例

    患者,35岁,工人。2004年3月12日初诊,自诉经期腹痛难忍,经量多已一年有余,每次经行10余天方净,经色紫暗夹血块,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舌边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弦无力。3月份在兴山县医疗中心检查,B超提示:子宫肌瘤。又在我院B超复查:子宫增大,其内可及2.1cm×2.3cm血块病灶回声。诊断为子宫肌瘤。证属气滞血瘀,湿热凝结所致,治宜行气导滞、清热除湿、活血化瘀。用消症汤基本方加减,服5剂后腹痛明显减轻,月经量减少,行经1周净。继用消症汤加减连服3个月,2005年6月18日在本院B超复查:子宫形态正常,未及团块病灶回声。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4  体会

    血证的发生,张景岳在《妇人规》中有精辟论述:“瘀血留滞而疗症,惟妇人有之。其症则或由经期,或产后,内伤生冷,或外感风寒,或恚怒伤肝,或忧思而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而不行。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潮以成症矣”。可见子宫肌瘤主要是由于经行、产后由于受六淫、七情之邪,凝滞血脉,冲任气血失调,经脉气血不畅,日积而成症。所以在治疗子宫肌瘤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活血化瘀、软坚消结。笔者采用消症汤治疗子宫肌瘤,方中重用黄芪补气,因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桃仁、三棱、莪术、制没药、制乳香、丹皮、香附均为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夏枯草、海藻、穿山甲、茯苓能软坚散结、清热祛湿;桂枝温经通血脉。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祛瘀散结之功。

    根据临床观察,子宫肌瘤多为寒凝血瘀的病变,故用药不可寒凉。寒凉则凝滞,不利于肌瘤的消散。《素问·调经论》言:“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成留,温则消而去之”。子宫肌瘤日久,耗费血气,大多数患者表现有体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状,因此不能用峻猛功伐之品,同时还要顾护正气,才能达到消散肌瘤的效果。子宫肌瘤其病在下焦阴湿之地,往往多夹有痰湿之邪,尤其是体质肥胖的患者。所以在消症汤中选用了渗湿化痰类药,临床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442421 湖北神农架,神农架林区木鱼镇卫生院
 
  (编辑:海  涛)

作者: 王祖芹,吴俊峰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