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0期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附102例报告)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102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102例患者中,死亡16例,占全组病人的1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直视下血肿清除彻底,便于止血等优点。...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102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102例患者中,死亡16例,占全组病人的15.7%。存活的86例病人中,术后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18例,Ⅱ级32例,Ⅲ级24例,Ⅳ级10例,Ⅴ级2例。结论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直视下血肿清除彻底,便于止血等优点。

    【关键词】  脑出血;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我院自1996年6月~2006年1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561例,其中102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男63例,女39例,年龄最小者22岁,最大81岁,平均58.6岁。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者94例,脑血管畸形3例,不明原因5例。幕上血肿86例,其中破入脑室者17例,幕下血肿16例。

    1.2  临床表现  入院时意识状态清醒12例,嗜睡或朦胧15例,浅昏迷38例,昏迷30例。深昏迷7例。GCS计分<5分21例,6~9分44例,9~12分32例,12分以上5例。从发病至手术时间<7h 21例,7~12h  61例,>12h 20例。

    1.3  影像学检查  本组病人入院后全部行CT检查,其中血肿位于幕上86例,分别为内囊及壳核出血51例,颞叶出血12例,额叶出血7例,枕叶8例,顶叶5例,脑干出血3例。幕下出血16例,其中位于一侧小脑者14例,蚓部出血者2例。血肿量(以CT影像计算)<30ml 14例,30~50ml 53例,50~70ml 29例,70ml以上者6例。

    1.4  治疗方法  一经确诊后,对具有手术适应证的病人立即采取手术治疗。根据CT影像选择最靠近血肿处切开头皮,颅骨钻孔,周边扩大成2cm×2cm窗口,骨蜡止血后十字形剪开硬脑膜,选择无血管处双极电凝软脑膜,取脑穿针试抽吸确定出血灶。用细窄脑压板小心分离脑组织直达血肿腔,分离隧道直径<1.0cm。吸引器吸除凝血块,直视下双极电凝出血点。对已破入脑室的血肿。可在凝血块清除及有效止血后经原创腔置入内径3mm硅胶管,深入脑室1.5~2.0cm,外端另戳口引出,缝线固定妥当。血肿清理干净结束手术时硬脑膜缝合二针,以防止头皮下渗血进入硬脑膜下。置入脑室引流管外接无菌引流袋,待血性脑脊液无明显外流后,复查CT如脑室无积血则拔除之,如尚积存残留血液,则在无菌操作下,注入尿激酶1万U+生理盐水5ml,夹管2h后开放。之后视情况每日重复应用1~2次,直至血肿完全吸收或引流出。脑室引流管应妥善护理,定时更换敷料,严格无菌操作,拔除时间一般不超过1周。为了减少血液在脑室积存,我们针对部分血肿破入脑室的病人采用多次腰穿置换脑脊液,每次腰穿时均需要夹闭脑室引流管,以防逆行感染。

    2  结果

    本组102例病人中,死亡16例,死亡率15.7%,分别为脑干血肿3例,血肿破入脑室者6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例,肺部感染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术后生存的86例病人中,3天复查CT血肿完全消失54例,术后1周血肿消失27例,2周血肿消失5例。住院时间最短1周,最长8周,平均8.6天。出院时ADL分级Ⅰ级18例,Ⅱ级32例,Ⅲ级24例,Ⅳ级10例,Ⅴ级2例。

    3  讨论

    脑出血(ICH)又称脑溢血,是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其病因主要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也可因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血液性疾病、抗凝或溶栓治疗、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底异常血管网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动脉炎等其他原因所致。由于CT的普及,本病的诊断相对简化,而且对出血可以准确定位和定量。关于脑出血的治疗,由于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病后30天内病死率达35%~52%[1],目前多数医生倾向采用外科治疗[2]。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两种:一为经皮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术,另一种方法为皮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前者操作简便、安全可行,不需要特殊设备,可在床边进行,局麻即可,特别适合年老、危重病人的急诊抢救。但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1)由于不能直视,易损伤脑表面血管,造成新的出血灶;(2)早期血肿呈胶冻状血凝块,液态的出血量仅占总量的20%,单纯抽吸不易解决占位效应;(3)对于血肿正在扩大病例,穿刺无法止血;(4)穿刺抽吸过快,可造成再出血。而对于皮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虽然视野开阔,操作方便,止血彻底,但因多需全麻,手术创伤大,病人经济负担重,是其不足处。

    术者选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兼有二者之优点,即切口适中,损伤较小,视野较清,止血可靠,血肿清除满意。本组102例病人中,术后生存的86例病人3天复查CT,54例血肿消失,占总数的62.8%,27例在术后1周复查CT血肿完全消失,两组相加1周内血肿消失者占94.2%。关于手术时机选择问题,从脑出血发生发展的自然演化来看,出血6~7h,血肿周围开始出现脑水肿,周围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脑细胞开始变性坏死,而且随着时间延长而加重。这不仅由于血肿的占位压迫,中线移位,脑干损害,而且由于血肿破入脑室系统,脑脊液循环障碍,脑室内压骤然升高,可造成脑深部结构破坏,以至患者迅速死亡[3]。因此对条件适合的病人,一旦诊断确立,应抓住时机,争分夺秒行早期或超早期(<7h)手术。一是止血(因为有近40%的脑出血是持续发生的);二是清除血肿,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持续压迫,中断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变所致的恶性循环,以提高治愈率及术后生活质量。在术中打开硬脑膜后可选一脑穿针进行试抽吸,可帮助指引血肿位置和深度。分开脑组织孔隙不需过大,直径1cm足够,在冷光源照明下小心将血凝块吸除,不可速度过快,以防因负压牵拉损伤毗邻脑组织,另外快速吸引也可造成新的出血。对于术后处理,笔者体会在急性期过后,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应用物理、针灸、心理、运动再学习和语言训练等多种全程康复治疗,以进一步改善心理平衡和脑功能,促进瘫痪肢体、语言及心理障碍的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和预防复发,逐步恢复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2-148.

    2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第二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6-689.

    3  龚国荣,关国清,黄明镜.脑室低位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9(3):214.

    作者单位: 476000 河南商丘,商丘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编辑:李  木)

作者: 王敬典,刘宏建,白天峰 2006-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