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3期

电摩加外敷药治疗顽固性面瘫31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电摩加药物外敷观察组31例和电针对照组22例。结论电摩加药物外敷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优于电针组。电针疗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大都经药物与针灸治疗很快恢复,但病情重、面神经损伤严重,尤其神经完全变性者,采用传统针灸治疗往往较难奏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电摩加药物外敷观察组31例和电针对照组22例。结果  观察组愈显率93.5%,对照组为72.7%。其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摩加药物外敷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优于电针组。

    【关键词】  面瘫;电摩疗法;药敷疗法;电针疗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大都经药物与针灸治疗很快恢复,但病情重、面神经损伤严重,尤其神经完全变性者,采用传统针灸治疗往往较难奏效,多数留有后遗症。笔者运用电摩疗法加药物外敷,治疗恢复期后顽固性面瘫3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采用电摩疗法加药物外敷治疗顽固性面瘫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7个月,平均4个月,均为经发展期及静止期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表现为病侧肌肉松弛,下垂,瘫痪明显,或病侧肌肉明显萎缩者。对照组:应用电针方法治疗病人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62天,最长6个月,平均3个月半。

    1.2  诊断标准  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起病突然,病前常有受冷、受潮、吹风史。(2)患者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3)患者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底向健侧牵引。(4)根据损害部位不同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外耳道与耳廓部感觉障碍或疱疹,泪液减少等。(5)前来就诊时病程已达2个月以上。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2.1.1  电摩疗法[1]  取正坐位,患者踩零线,医者踩火线,采用电摩中的手法,点按主穴听宫、翳风、风池,根据瘫痪肌肉,选择配穴。(1)枕额肌瘫痪不能向上抬眉,选择阳白穴,外侧抬眉力弱配瞳子,内侧抬眉弱配攒竹穴。(2)眼轮匝肌瘫痪致不能闭眼及鼻肌瘫痪不能耸鼻,配四白穴、太阳穴。(3)口轮匝肌瘫痪致口角下垂,选人中穴、地仓穴。(4)颊肌瘫痪致面部松弛,选下关穴,颊车穴及颧穴。以上穴位各点按1~3min,电指针之后,采用滑指法电摩额部面部,根据肌肉走行方向滑动,刺激强度以病人舒适为度,宁小勿大。

    2.1.2  药物外敷  冰片10g,川芎30g,细辛7.5g,白芷30g,远志30g,共研成药粉,再加麝香1g,瓶装密贮。用少许布包塞鼻外,用活鳝鱼1条,取血,调药粉15g外敷颜面,每天换药1次。

    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方法,取阳白、攒竹、瞳子、太阳、四白、颧、下关、颊车等穴,每次取4~5组穴位,接G6805-I电针治疗仪,直流电断续波治疗,频率约每分18次,强度以能忍受为度。

    两组病人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4个疗程后进行比较。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第5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House Brack ma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确定。痊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显效: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可能有轻微的联带运动;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中等,眼轻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弱,但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和半侧面部痉挛;面部静止时张力正常;上额运动微弱,眼用力可完全闭合,口明显不对称。无效:面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有轻微运动。

    3.2  治疗结果  见表1~3。表1  两组病人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愈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2  治愈病人所需次数比较 从表2得出:观察组取效快、疗程短。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表3  病程与疗效的关系(观察组)从表3中可以看出病程短,治愈率就越高。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55岁,机关干部。就诊日期:2005年6月2日,主诊:左侧面瘫4个月。患者病后半个月开始接受电针、闪罐、血疗及梅花针治疗,3个半月一直坚持治疗,面部症状无明显改善。查:左侧额纹消失,完全不能抬眉,闭眼露白晴0.8cm,左侧鼻唇沟浅,不能示齿及鼓腮,左侧上角下垂,左侧面肌萎缩明显,虽尽全力左侧面部完全无运动,采用该法第1次带电治疗,患者即觉面部肌肉有收缩感,但外表观察无肌肉收缩迹象,外敷药每天1次,随着以后治疗,面部肌肉逐渐有微微收缩表现,治疗至20次时,病例可抬眉耸鼻,左眼已能闭合,但运动较对侧力弱,两侧肌肉不对称,继续治疗19次,左侧面部完全恢复正常,半年后随访,两侧面部对称,活动自如,无任何不适。

    5  讨论

    采用电摩加药物外敷治疗恢复期后顽固性面瘫,其治愈率高于电针治疗方法。该方法无需针刺,避免针刺之痛苦,病人易接受,每治疗之后,病人均有一种舒适轻松之感。该法治疗患者治愈平均需要次数低于对照组,说明该疗法能显示减少治疗所需要的次数。半年以内与半年后疗效的差异,提示我们对于急性期以后的面瘫应早期治疗为好,这是取得好的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证明,肌肉受到电刺激收缩后,肌纤维增粗,肌肉的体积和重量增加,肌肉内毛细血管变丰富,琥珀酸脱氦酸和三磷酸胺苷酸等有氧代谢酶增多并活跃,可激发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主动收缩,保持肌细胞固有的收缩和舒张特性[2]。电摩激发了强有力的收缩,促进了细胞内的新陈代谢,减缓了肌蛋白固失神经支配后的变性过程,减少肌糖原的丧失,且被动活动肌肉可使肌纤维得到充分的伸展,保证了面神经支配肌肉的弹性,减轻麻痹的肌肉内的瘀血,改善了血液循环,减慢肌纤维变性和肌细胞的结缔组织增生,从而刺激感觉神经末梢,通过轴突反向和节段反射引起血管扩张,且电的电解作用使微量组织蛋白分解释放血管支,直接扩张小动脉,增设毛细血管渗透性,引起血管扩张,致使受损神经段血供改善。从而间接促进神经再生。说明电刺激能够促进受损的神经和肌肉的修复和再生[3]。本文采用电摩中指针疗法,针尖至瘫痪肌肉,使肌肉产生节律收缩,这对于促进神经传导功能和加强肌肉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加速局部变性坏死及崩解产物的消除,从而增强组织营养,促进新陈代谢,最终对于瘫痪侧神经和肌肉能恢复均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些可能是该法治疗顽固性面瘫能取得较好疗效的原因所在。

    通过人体带电操作,手法加电摩,即有穴位刺激,又有推拿,作用强度可因人而异,是灵活机动,作用面积广泛,而电针虽带电,但电针有自身缺陷,其疗效不及医者带电操作。

    民间用鳝鱼血调麝香、冰片外敷颜面患侧治疗口眼斜的历史悠久,笔者用此方同头痛鼻塞散结合,有较强搜风祛邪、活血通络之功,局部外敷能疏通面部和眼部经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

    【参考文献】

    1  孙福生,崔朝阳.激能电摩疗法(培训中心内部讲义).菏泽:菏泽市朝阳特色按摩培训中心,2005,1-74.

    2  陈德松.电刺激在被动活动对小鼠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的影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1,8(2):90.

    3  沈宁江.电刺激与周围神经再生.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2,15(3):184.

    作者单位: 527300 广东云浮,云浮市中医院

  (编辑:张  彦)

作者: 曹国元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