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7期

黄芪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治疗组平均止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U=3。...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静滴。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71,P<0.05)。治疗组平均止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U=3.23,P<0.01;U=4.03,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  秋季腹泻;黄芪注射液;婴幼儿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笔者于2004年10月~2005年12月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3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入选60例患儿符合下列条件:(1)年龄6个月~3岁;(2)发病时间为每年10月初~12月底;(3)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腹胀或上感症状;(4)粪便为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脓血及黏液;(5)大便镜检:可见脂肪球或偶有少量白细胞。均符合秋季腹泻诊断标准[1]。

    1.2  病例分组  将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入院前腹泻次数<10次/d者16例,>10次/d者14例,腹胀12例,轻度脱水11例,中度17例,重度2例;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腹泻次数<10次/d者13例,>10次/d者17例,腹胀12例,轻、中、重度脱水分别为12例、16例、2例。两组病儿之间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继续喂养,抗病毒治疗,有脱水者给纠正脱水,能口服者给予思密达口服止泻,轻度脱水给予口服补液盐,每腹泻1次口服50~100ml,直至腹泻停止;中重度脱水予以静脉补液,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5~10ml,加入5%GS100ml静滴,1次/d。两组均不用任何抗生素。

    1.4  疗效标准  参照全国第二次小儿腹泻会议规定。显效:用药24~48h,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d或恢复到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用药48~72h,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d,大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用药后72h,腹泻次数仍>2次/d或性状无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加重而更换药物者。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和U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表1可见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4.71,P<0.05)。

    2.2  病程比较  治疗组平均止泻时间为3.10天,对照组为4.42天;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为3.85天,对照组为4.89天。治疗组平均止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U=3.23,P<0.01;U=4.03,P<0.01)。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治疗秋季腹泻有良效。

    2.3  副作用  黄芪注射液可引起过敏反应,但笔者在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此方面副作用。

    3  讨论 

  婴幼儿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病毒侵犯肠绒毛上皮细胞,使胃肠道吸收功能降低,引起水样腹泻,发热呕吐,其发病除与病毒的数量、毒力有关外,还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主要是该年龄组的患儿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和血液中免疫球蛋白 IgM、IgA 及胃肠道分泌型IgA较低有关。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急性期全 T 细胞( CD3)及 T辅助=诱导细胞( CD4)减少,细胞免疫受到抑制,免疫反应低下[2]。近年来研究证明,黄芪有增加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促进中性粒细胞趋化运动,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液中IgM、IgA升高,分泌型IgA增加,细胞免疫功能增强,促进细胞DNA合成。另外能提高患儿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起到抗病毒的作用[3]。黄芪[4]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硒、铁、锌等,黄酮及黄酮类似物,黄芪皂甙类和黄芪多糖等成分,能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对羊红细胞的免疫玫瑰花环形成,促进PHA诱导的体内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细胞免疫,同时能增加自然杀伤细胞和单核巨噬系统功能,诱生干扰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复制。因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病因治疗难以奏效,所以治疗关键是调整患儿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肠道分泌,及时修复受损肠黏膜,并对症治疗,才能缩短病程,及时治愈。根据上述原理,笔者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结果显示治疗组大便好转及止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方鹤松,魏承琉,段恕诚,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

    2  李泳,高铁铮,周建华,等.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及意义.临床儿科杂志,1994,12(3):154.

    3  刘星楷.黄芪成分和药理性研究进展.上海医药,1995,2:24-25.

    4  张丽萍.黄芪治疗病毒性疾病研究进展.中医药信息,2001,18(2):16.

     作者单位: 301800 天津,天津宝坻区中医院儿科

  (编辑:海  涛)

作者: 张利民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