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18期

健脾利湿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形态学和生化学检查多正常,发病率高,不易根治。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遵循中医理论,运用健脾利湿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经临床和实验......

点击显示 收起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形态学和生化学检查多正常,发病率高,不易根治。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遵循中医理论,运用健脾利湿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85例,年龄17~61岁,病程20天~6个月,大部分病例均经西医治疗效果不佳。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1988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会议有关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85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腹胀、便秘,均经大便常规、大便培养3次以上未发现异常,排除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结肠癌、炎症性肠病,合并有心脑血管病、肝胃内分泌及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等器质性病等。

    1.3  治疗方法  予健脾利湿方药:白芍15g,陈皮15g,白术10g,防风10g,薏苡仁15g,茯苓10g,木香5g,红藤5g,炒黄芩10g,如胁胀者加柴胡、郁金等疏肝理气,热甚者加金银花、黄连清热解毒,腹痛甚者加延胡索理气止痛,并可重用白芍,以缓解止痛;腹痛肠鸣,大便不爽加制木香,炒枳壳行气宽中;纳差、泻物不化者加炙鸡内金、焦山楂消导健脾;脾胃气虚加党参、扁豆、甘草健脾补中益气;呕恶者,加制半夏、茯苓和胃降逆,肝血不足可加补骨脂、肉桂补火暖土止泻,10天为1个疗程,连用3~4个疗程,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均做便常规及大便培养。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主要症状消失,大便成形,黏液消失,大便日行1~2次,无不适症状,3个月内无复发。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大便基本成形,时有少量黏液。无效:治疗2个疗程主要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痊愈41例,占48.2%;有效32例,占37.7%;无效12例,占14.1%,总有效率85.9%。

    3  讨论

    本病在中医学属“泄泻”范畴,其特点是泻必腹痛,随情绪变化而加重,和肠动力学改变有密切关系,基本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便急迫、便不尽甚则完谷不化,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伴纳差、恶心等为主要表现,其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以脾胃虚弱最为重要,正如《景岳全书》所说:“泄泻之因,无不由脾胃”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也运化水液,脾胃虚弱则运化失职,清浊不分,水谷并走大肠而泻。水液运化失常则积聚为湿成患。湿滞则气机受阻,不通则腹痛。脾虚与湿盛相互为患,而使肠易激症反复发作,不易痊愈,泄泻发生与肝气不畅,情志失调密切相关,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治疗以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为法”,方中白术苦而甘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为臣药,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配伍少量防风,具升散之性,与白术、白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胜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可以健脾利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和,痛泻自止。红藤利气散结清利肠道;黄芩清热解毒,小剂量尚有苦寒燥湿健脾作用,木香理气醒脾,白芍有泻肝缓急止痛的作用。服用本方后痛泻之征逐渐好转,可继服香砂六君丸或参苓白术丸之类调理脾胃,以善其后。对于肝郁气滞的患者在症状控制后可予逍遥丸调和肝脾,巩固疗效。全方兼顾暖脾化湿,疏肝理气,从而达到调理肝脾的作用,临床治疗健脾利湿肠易激综合征常收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1 161441 黑龙江嫩江,嫩江县九三局中心医院中医科

    2 164000 黑龙江北安,北安市中医院

  (编辑:李  木)

作者: 吴荭丽,刘成,史永珍,刘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