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20期

尿NAG、GAL检测对肾脏早期损伤的诊断意义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β-半乳糖苷酶(GAL)活性的检测对肾脏早期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终点法测定NAG、GAL活性。结果(1)肾结石组尿中NAG、GAL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糖尿病组尿中NAG、GAL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β-半乳糖苷酶(GAL)活性的检测对肾脏早期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终点法测定NAG、GAL活性。 结果  (1)肾结石组尿中NAG、GAL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尿中NAG、GAL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果显示NAG与GAL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结论  尿NAG、GAL活性的检测是诊断肾脏早期损伤的敏感实验室指标。

    【关键词】  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糖尿病;肾结石

      糖尿病和肾结石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且这两种疾病均可累及肾脏功能的损害,目前主要以尿常规、尿微量蛋白、血尿素、血肌酐等作为实验室诊断指标,但这些指标的敏感性较差,很难发现早期的肾损伤,而延误了患者的病情。我们拟检测尿中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ocosaminidas,NAG)和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GAL)来探讨对肾脏早期损伤的诊断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收集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89例,女63例,年龄32~68岁,平均(45.3±9.8)岁,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糖尿病病史为3~23年,尿蛋白定性均为阴性。肾结石组64例,男37例,女27例,年龄29~71岁,平均(46.1±11.5)岁,患者肾功能检测均正常,以B超确诊。对照组为120名健康体检者,其中男73名,女47名,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36.8±10.4)岁。组间性别、年龄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标本收集  收集清晨任意中段尿(尿pH<8.0)3ml,离心后测定尿NAG、尿GAL、尿肌酐(Cr)3项。

    1.3  方法

    1.3.1  NAG及GAL测定  方法用比色法,试剂由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以在37℃条件下1L样品与底物作用1min,产生1μmol/L对硝基苯酚为1个NAG (或GAL)单位(U/L)。

    1.3.2  肌酐测定  测定NAG及GAL同时采用碱性苦味酸法进行Cr测定,试剂由上海申能公司提供。

    1.3.3  NAG及GAL单位表示  NAG及GAL采用NAG U/mmolCr及GAL U/mmolCr表示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尿NAG、GAL的检测结果  肾结石组尿中NAG、GAL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尿中NAG、GAL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尿NAG、GAL测定结果(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尿NAG、GAL阳性例数及阳性率  结果显示NAG与GAL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见表2。表2  两组尿NAG、GAL阳性例数及阳性率  例(略)

    3  讨论

    正常肾滤过膜只能滤过小分子蛋白质,当肾小球受损时滤过增多或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退时,尿中蛋白质则逐渐增多,酶的活性逐渐上升。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是广泛存在于各组织的溶酶体中的一种高分子质量(140 000)酶。在肾近端小管上皮中含量最高,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的NAG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受损时,溶酶体内的NAG释放入尿而使尿中NAG升高[1];另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使NAG从肾小球滤过增多,尿中NAG活性升高与肾小管(主要是近端小管)损伤密切相关[2]。GAL也为溶酶体水解酶,主要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尿NAG虽然在肾小球也有低活力分布,但主要来源于近曲小管上皮,其活性测定也是肾损伤的一个指标。

    糖尿病是一种可累及肾小球、肾间质、肾血管的疾病,另血液中的各蛋白质与高浓度的葡萄糖接触后增加了糖基化的速率,而引起基膜屏障功能的改变[3]。本实验的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尿中NAG、GAL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结石可能是高草酸盐尿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氧自由基而损伤;另大量的结石晶体通过机械作用穿破肾小管,导致炎症反应并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持续损伤[4]。本实验显示肾结石患者的尿中NAG、GAL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将NAG与GAL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阳性率。

    机体尿流率的变化可影响尿酶活力浓度,又因留取24h尿测定比较麻烦,本文采用与Cr比值来报告尿酶排出率,以避免随意一次尿测定而带来的误差。另外,进行尿NAG、GAL等酶的检测时应注意标本贮存、尿液本身pH及患者用药等各种体内、外因素均可影响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

    1  朱立华.肾脏疾病的生化、免疫检测技术进展.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5):306-308.

    2  Coren MP,Wright RK.Two automated procedures for N-acetyl-β-D-glocosaminidas determiniation evaluated for detection of drug induced tubular nephrotoxicity.Clin Chem,1998,32(1):2052-2054.

    3  魏有仁,侯林浦,王玫,等.尿中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及应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5,22(3):169-173.

    4  盛斌武,陈兴发,李翔,等.肾结石患者尿β2MG、NAG和γ-G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6,11(1):4-5.

   作者单位: 200090 上海,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检验科

  (编辑:海  涛)

作者: 徐龙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