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20期

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偏瘫是急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后遗症,是身体一侧上下肢出现功能障碍。多数偏瘫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照顾,给病人和家庭带来了许多困难。如何康复是医学的重大课题。目前康复多采用运动、心理、理疗和支具等综合方法治疗,临床以运动疗法为主。...

点击显示 收起

    偏瘫是急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后遗症,是身体一侧上下肢出现功能障碍。多数偏瘫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照顾,给病人和家庭带来了许多困难。如何康复是医学的重大课题。目前康复多采用运动、心理、理疗和支具等综合方法治疗,临床以运动疗法为主。经过长期实践,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62岁,以脑出血、脑梗死等原因致偏瘫,住院时间均在发病1个月后,而且住院前无一例进行过康复训练。

    2  康复护理方法

    评估患者心理及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及肢体障碍,肢体活动及肌力、肌张力,要对体质部位、范围、程度做出准确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综合分析制订康复计划并实施。

    3  康复护理

    3.1  心理护理  偏瘫患者因脑部受损而产生较严重的心理和情感障碍,表现为抑郁、易怒、忧愁、悲观、失望、淡漠,因此要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赞赏、肯定的语言,以影响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唤起他们对肢体康复的欲望,使他们在良好的情绪中配合训练,完成制定的康复计划。

    3.2  偏瘫病人应随时保持肢体的功能位  卧床病人采取偏瘫良肢位,侧卧时避免患肢受压,平卧时要将患侧肩胛、大腿和小腿外侧垫起,以防止肩后移和下肢外旋。对痉挛的患肢可给予外侧肌肉按摩和中频理疗,痉挛手可插分指板,足内翻可佩戴肢具或足底垫到功能位。

    3.3  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  偏瘫病人必须早期运动,因为肌肉不用会导致废用性萎缩,关节就会强直。所以每天要给患肢做各个方向被动运动,手法要轻柔适度,速度要缓慢,避免产生疼痛,每个动作需3~5s,以3~5次为宜,随着关节功能逐渐改善逐渐增加活动度。健侧肢体应同样作主动运动。同时还应做左右直腿抬高、股四头肌的绷劲练习。对软瘫期或痉挛初期患者,可配合做床上初级医疗体操,痉挛期患者可做中级医疗体操,病情轻、中度者,可直接做中高级医疗体操。

    3.4  从卧到坐  病人从卧到坐需要一个锻炼和适应的过程。不会坐的病人,每天让患者头抬高10°,每日2次以上,每次3~5min以上,1周后便能靠床坐稳。会翻身的病人,可教其从侧卧位坐起,患侧在下卧位坐起,如力量不够可给予帮助,反复练习一段时间便可自行坐起。

    3.5  站和蹲的训练  病人能坐稳后,可让其坐在床边手扶东西站立,能站住后可练松手,待松开手能站稳后,可教其坐位叉手站起,开始每日3~5次,循序渐进,直练到16~20次,能站的病人可教其靠墙或双手握肋木进行小幅度下蹲练习,直到完全蹲下后,每日3~5次,循序渐进,直到16~20次。如肌力达到Ⅲ级,可进行独立蹲的训练。

    3.6  行走和上下台阶训练  当病人能站稳后可教其近距离行走和前后左右移步,同时可进行扶栏杆上下台阶训练,以后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待能走稳和扶栏杆两脚交替上下台阶后,可教其不扶栏杆上下台阶。在进行以上训练时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以免摔伤引起骨折。对于偏瘫病人,要尽力培养其独立行走能力,最好不拄拐,因患手不可能恢复到瘫痪前的程度,健手若用于拄拐,生活十分不方便。

    3.7  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在进行康复的同时,要让病人参与日常生活,能坐稳的病人可练脱、穿上衣,梳头、坐着吃饭等,对能独立行走的病人可练自己洗脸、上厕所、穿裤和穿鞋等。

    4  效果观察

    经过康复护理,无论是脑出血、脑梗死致的偏瘫均有很大程度改善,见表1。 表1  训练前后患肢肌力及运动功能比较(略)

    5  讨论

    实践证明,偏瘫患者康复时间越早,方法越得当,肢体功能恢复越好。训练过程中患者身体受心理、疾病和营养等多种因素影响,康复进程呈波浪式前进,一段时间前进,一段时间亦略有后退,反复几次后,才能有一个飞跃。所以帮助康复病人树立牢固的康复信心最重要,同时进行早期强化训练,使其最大限度地恢复协调运动,减少并发症,对生活充满信心,重新回归社会。

    作者单位:132013 吉林吉林,吉林市职业病防治医院

 (编辑:宋  冰)

作者: 李丽华,崔志敏,王 晶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