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22期

回盲部肠结核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回盲部肠结核的X线表现。方法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回盲部肠结核病例。结论“一字征”在回盲部肠结核诊断中较具特征性,主要鉴别诊断是Crohn病。【关键词】回盲部肠结核。...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回盲部肠结核的X线表现。方法  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回盲部肠结核病例。结果  出现“跳跃征”9例、短毛刺状龛影8例、结节状充盈缺损6例、“一字征”6例、粘连性改变3例。结论  “一字征”在回盲部肠结核诊断中较具特征性,主要鉴别诊断是Crohn病。

    【关键词】  回盲部肠结核;X线诊断

    肠结核较为多见,而又以回盲部结核最多见,约占90%[1]。回盲部结核的X线表现方面的报道较少。现将我院自1995年5月~2006年4月胃肠道造影、结肠双对比造影诊断,并经过病理证实的15例回盲部肠结核的X线征象病例,从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肠结核15例,女11例,男4例,年龄27~58岁,平均35.5岁。在临床表现中,有结核中毒症状者12例,腹部症状(腹痛、腹泻)者9例,腹部能触及肿块者7例,同时合并有肺结核者13例。结核菌素试验全部阳性。

    1.2  方法  用钡餐造影和结肠双对比造影方法。所有病例均是用钡餐造影检出的,其中4例还用结肠双对比造影检查,所有病例均由病理证实。

    2  结果

    在X线表现上,本组15例肠结核病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结果。

    2.1  跳跃征  由于肠激惹而痉挛,有9例出现局部肠道运动加快,着钡不良,而其上下端正常。

    2.2  肠管管壁形态  呈锯齿状、短毛刺状龛影8例。

    2.3  黏膜皱襞改变  黏膜增粗紊乱,多发息肉样增生,肠腔内大小不等的结节状充盈缺损6例。

    2.4  肠形改变  肠壁增厚,肠腔不规则狭窄、变形,升结肠短缩变形,使盲肠升高,盲肠陷窝萎陷,同时回盲瓣受累,回肠末段亦随之上移,两者形成直线状排列5例。

    2.5  粘连性改变  由于肠系膜同时受累,牵拉肠管移位,肠管短缩变形,盲肠肠袋变小、变浅或消失,正常曲度消失而呈圆弧状向内下方移位者2例。小肠结核还可见肠管排列紊乱,聚集一起不易分开,存在尖角状改变1例,病变近端肠腔轻度扩张。

    3  讨论

    3.1  肠结核概况  肠结核随着近年来结核病的逐渐增多而发病率也有所增高,其发病多由从口腔咽下带有结核分支杆菌的痰液进入肠道所致,亦可由其他部位结核如粟粒性肺结核经血行播散以及由邻近器官结核直接侵犯引起[2]。肠结核多见于40岁以下女性,其好发部位为回盲部,其次为空回肠,严重者累及升结肠。主要临床特点有结核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与体征,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增高及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肠结核可分为溃疡型及增殖型,前者多见,也可混合并存[3]。

    3.2  X线表现  溃疡型肠结核的病变早期受累肠段由于炎症及溃疡的刺激,出现肠痉挛、激惹,局部钡剂排空加快,几无钡剂停留,本组有9例出现这种“跳跃征”(见图A)。进一步发展,病变部位黏膜增粗、紊乱,进而肠壁出现斑点状、锯齿状龛影,本组有8例此类表现(见图B)。增殖型肠结核表现肠管狭窄、变形并多发息肉样或占位样充盈缺损[4](见图C),本组仅见6例,少于溃疡型肠结核,与报道相符。溃疡型病变后期,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及疤痕挛缩使受累回肠末端、盲肠及回盲瓣变窄、变形、缩短,呈现所谓的“一字征[5]”(见图D),较具特征性,本组出现5例。此外回盲部肠结核可引起局限腹膜炎,导致腹膜炎与周围肠管粘连,本组3例出现此类征象。

    3.3  回盲部肠结核的鉴别诊断

    3.3.1  Crohn病  本病X线表现与肠结核类似,也好发于回盲部,但发病特点为节段性,正常与病变之间分界明显,而结核的浸润为移行性、无明显界线。Crohn病黏膜改变为纵形裂隙样溃疡及卵石征[6]改变,而结核多为较大的肉芽肿形成的充盈缺损,而且前者容易形成肠瘘。再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不难鉴别。

    图A: 末端回肠及右半结肠黏膜皱襞明显增粗紊乱,无钡剂充盈,呈“跳跃征”,盲肠稍短,余回肠及结肠正常。图B:回肠末端及盲肠多个毛刺状龛影,实为溃疡。图C: 回肠末端及右半结肠黏膜增粗,息肉样充盈缺损。盲肠及升结肠缩短,正常肠壁消失。图D: 回肠末端黏膜增粗,呈息肉样充盈缺损,肠管僵直,盲肠缩短,黏膜皱襞紊乱,呈“一字征”

    3.3.2  回盲部肿瘤  早期肿块并不明显,可有肠壁局限性伸展不良,边缘不整之隆起及溃疡,肠壁不规则,但病变局限,与正常肠段分界截然。溃疡型癌,可见“苹果核”征,而肠结核病变范围较广,多个溃疡形成等可资鉴别。肠淋巴瘤虽然黏膜也可有类似表现,但范围往往较长,病变段肠管呈硬橡皮感,狭窄、挛缩不明显甚至可见肠管扩张。

    3.3.3  溃疡性结肠炎  多由直肠逆行向上发展,一般结肠左侧多见,严重者可侵犯结肠全程,甚至累及回肠末段,表现为:直肠痉挛性收缩,结肠袋变浅或消失,边缘毛糙及浅锯齿状溃疡,较大的溃疡形成“钮扣征”,结肠黏膜增生形成多个假性息肉,慢性晚期病例由于肠壁纤维化,表现为肠管连续的向心性狭窄,边缘僵直,以上特点可资鉴别。

    3.3.4  肠Behcet病  本病与单纯性溃疡病理形态及X线表现极相似,但肠Behcet病溃疡一般较大,有水肿的边缘,颇似Crohn病表现。但Behcet病临床上有特点,如:反复的口腔黏膜、外阴部或龟头、肛门溃疡等,用激素治疗有效等有助于鉴别。

    3.3.5  缺血性肠炎  多发生于肠系膜下动脉供血所在肠管。肠壁出现出血、水肿及溃疡,病变变化快,为多段肠曲受侵, 呈区域性,比较特征性改变是“横脊征”。多因临床以血便为主要症状而想到此症,血管造影是很重要的。

    总之,回盲部肠激惹、肠壁龛影、黏膜结节样充盈缺损及粘连性改变可见于炎性病变,而该部位肿瘤也可出现狭窄、龛影、充盈缺损等改变,“一字征”在回盲部肠结核诊断中较具特征性。

    【参考文献】

    1  余日胜,童斌斌,李蓉芬.肠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7):404-406.

    2  姚玉修.肠结核的诊断.腹部外科杂志,1997,10:107-108.

    3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8:629-630.

    4  杨溪东.肠结核的X线诊断(附19例报道).中外医用放射技术,1995,6(4):97.

    5  傅长根.X线读片指南.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235.

    6  卢延,段建英,高俣.小肠常见炎症性溃疡性疾患的X线诊断(附35例报告).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2):113.

   作者单位:301800 天津,天津市宝坻医院放射科

  (编辑:悦  铭)

作者: 王宇,苗振伟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