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7卷第23期

麻疹病人的护理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麻疹病毒感染的血管内皮细胞及其他细胞作用时产生迟发性的变态反应,皮层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单核细胞浸润,增生,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和血浆渗出引起的皮疹。90%病人在口腔第一臼齿相对应的双侧颊黏膜上出现0。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稀疏分明,压之褪色,直径2~......

点击显示 收起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麻疹病毒感染的血管内皮细胞及其他细胞作用时产生迟发性的变态反应,皮层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单核细胞浸润,增生,毛细血管扩张,红细胞和血浆渗出引起的皮疹。

   临床表现

    潜伏期6~18天。平均15天左右。

    1.1  前驱期(3~4天)  起病比较急,发热伴头痛、咳嗽、流涕、眼睑浮肿、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分泌物  增多等结膜炎表现。90%病人在口腔第一臼齿相对应的双侧颊黏膜上出现0.5~1mm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有时蔓延至口唇及齿龈处。出疹1~2天后逐渐消失,同时可伴有精神萎靡、纳差、呕吐及腹泻。

    1.2  出疹期(3~5天)  发热3~4天后开始出疹。顺序:耳后、发际,逐渐延及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达至手心、足底。多在3天出齐。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稀疏分明,压之褪色,直径2~4mm,而后皮疹增多加密,互相融合、成片,呈暗红色,疹间肤色正常,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可达40℃以上。精神萎靡,咳嗽加剧,呼吸急促,肺部可闻少量啰音。结膜红肿、畏光、上睑浮肿。可伴有上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呕吐等,重者嗜睡、谵妄等。

    1.3  恢复期(3~5天)  皮疹出齐后,体温于12~24h内降至正常,并顺序消退,同时有皮糠样脱屑及褐色色素沉着,如无并发症,全身情况好转,症状减轻,精神及食欲好转。

    有一定免疫力的呈轻型麻疹,症状轻,皮疹轻而淡,疹褪后无色素沉着、并发症。年老体弱、免疫力低的有严重继发感染的呈重型麻疹,体温持续高热,中毒症状重,皮疹密集融合,常有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喉炎、脑炎、心血管功能不全、心肌炎等等)或皮疹骤褪,四肢冰冷、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表现。

   护理诊断及措施

    2.1  体温过高  与病毒感染有关。(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做好一切生活护理,医护人员要合理安排好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操作,可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2)病房的空气宜新鲜、湿润,每日通风2次(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室温18℃~22℃,湿度50%~60%,光线柔和。(3)密切监测体温,观察热型。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减少盖被、温水擦浴或遵医嘱给予小剂量退热剂,以防惊厥。忌用乙醇擦浴、冷敷、刺激皮肤影响皮疹诱发及体温骤降引起的末梢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并供给充分水分,利于毒素排泄和散热。(4)保持五官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清洁眼睛,滴0.25%氯霉素眼药水或红霉素眼膏,每日2~4次。角膜失去光泽者可用鱼肝油滴眼。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外耳道发生中耳炎,同时口服鱼肝油滴剂,鼻塞者清理鼻腔后滴入0.5%~1%麻黄碱,每日3~4次。勤翻身拍背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

    2.2  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  与皮疹、麻疹黏膜斑有关。(1)保持床褥干燥、清洁、平整。盖被轻软,内衣柔软、宽松,勤换洗,忌紧衣厚被“捂汗出疹”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被。条件允许者,在保温的情况下,可每日温水擦浴1次,禁用肥皂。(2)每日常规用温水或朵贝液盐水彻底清洁口腔2~3次。每次进食后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口唇或口角干裂者,应局部涂甘油。口腔溃疡先以1%~3%碳酸氢钠清洗,然后局部涂以1%甲紫、冰硼散或制霉菌素液等。(3)腹泻患儿应在每次便后清洗肛门、会阴部,常规周围清洁,局部可扑粉。并注意病人在出疹后有无皮肤瘙痒,应剪短指甲,防止抓伤皮肤,造成继发感染。痒者可涂炉甘石或扑止痒粉。褪疹后皮肤干燥可涂用润滑油,忌用激素类止痒药。(4)及时评估透疹情况。出疹期保持皮肤温暖微汗为宜,对高温皮疹迟迟不出者,可用鲜芫荽30~60g煎水擦浴(手足胸背)或者碾碎的香菜煮汤帮助出。边擦洗,边擦干盖好,防烫伤、受凉,促进血液循环,使皮疹出透、出齐。

    2.3  营养失调  与低于机体需要量、消耗增多、厌食有关。发热期间给予清淡宜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等。少食多餐,避免生冷、辛辣、油腻、刺激性调味品。

    2.4  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下降、感染有关。(1)病人可以有出疹不畅、疹色暗紫、持续高热、气急、鼻翼煽动、烦躁不安、咳嗽加剧、喘憋、发绀、肺部啰音增多,多为肺炎的表现。(2)重症肺炎可有心力衰竭、心血管功能不全、心肌炎的表现。如心率加剧、面色苍白、皮疹隐退、四肢厥冷、脉搏细弱、心音低钝或呈奔马律。肝在短时间内增大等,可以通过X线、心电图检查。(3)监测生命体征和心电监护。(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如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紫绀、烦躁或出疹不利等情况,立即与医生联系。(5)呼吸困难者给予半坐位,协助翻身,拍背排痰。烦躁者给予镇静剂,紫绀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6)咳喘严重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适当给予止咳祛痰药。分泌物粘稠不易排除者雾化吸入,改善呼吸功能,减轻代谢。严重心肌炎病人,遵医嘱给予激素等支持治疗。心衰者遵医嘱给洋地黄制剂。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呕吐、恶心、眩晕、头痛、心动过缓等中毒症状。

    2.5  有传播传染的可能  与病原体播散有关。(1)实行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关并发症延至出疹后10天,将单纯麻疹患者与有并发症的分别收治,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接触过麻疹患者的易感儿需隔离观察2天。(2)病室需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患儿衣被、玩具需置流通空气、阳光下暴晒2h。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探视制度,防止继发感染。患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者不得进入麻疹病区,接触过患儿的医护人员必须在日光下或流动空气中停留30min以上才能再接触其他患儿或健康易感者。

    2.6  预防接种

    2.6.1  自动免疫  在流行期前1个月对8月龄以上的患儿皮下注射麻疹疫苗0.2~0.25ml,接种后12天血中出现抗体,1个月达高峰,免疫力至少可持续4~6年,7周岁复种。故易感儿接触病人后2日内接种有预防效果。

    2.6.2  被动免疫  对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接触麻疹病人后可选用以下方法之一进行被动免疫,有效期为3~4周。(1)人血丙种球蛋白3ml(或0.25ml/kg),肌内注射。(2)胎盘球蛋白3~6ml(或0.5ml/kg),肌内注射。 被动免疫如能在接触麻疹病人后5天内接种,可预防发病。 接触病人后6天注射可减轻症状。

   作者单位:750001 宁夏银川,银川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宋  冰) 

作者: 沙丽萍,蒋爱华,何 倩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