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3期

龙口市1957~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及防治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龙口市麻疹流行规律,探讨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对龙口市1957~2005年15627例麻疹发病及防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麻疹流行强度较免疫接种前明显下降,发病率由1965年的637。3/10万,农村高于城市,发病年龄高移,但仍以小年龄组为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龙口市麻疹流行规律,探讨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对龙口市1957~2005年15627例麻疹发病及防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麻疹流行强度较免疫接种前明显下降,发病率由1965年的637.82/10万降至2005年的0.3/10万,农村高于城市,发病年龄高移,但仍以小年龄组为主。结论  加强基础免疫,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完善计划免疫网络,做好麻疹相关监测,及时调整免疫策略,进行必要的强化免疫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麻疹;流行病学;防治
      
  龙口市自实施麻疹计划免疫工作以来,麻疹防治取得了显著成绩,麻疹发病率急剧下降,发病人数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近几年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使发病略有上升,为了进一步加强麻疹控制策略和消除麻疹,现将龙口市1957~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及防治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疫情资料来自龙口市传染病年报表, 麻疹免疫接种资料来自计划免疫工作年报表,人口资料来自我市统计局每年的“统计年鉴”。

  1.2  分析方法  分析麻疹病例的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人群分布以及麻疹病例与MV免疫接种之间的关系。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  龙口市1957~2005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5627例,年平均发病率波动在528.39/10万~0万之间(见图1)。1965年发病率最高,当年发病率为637.82/10万(2842例)。60年代发病率较高,进入70年代发病率开始下降,但在1970年和1976年形成了较小的高峰,在80年代发病持续下降,1986~1998年发病率最低,发病数均为0例,1999~2005年间处于散发状态,年发病率均低于3/10万。与计划免疫实施前相比,流行强度明显降低,80年代以后2~3年出现一次的流行周期消失。

  图1  龙口市1957~2005年麻疹发病曲线图 略

  2.2  季节分布  15627例麻疹病例的发病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发生主要集中在3~5月份8863例,占总病例数的56.72%,其中3月最高峰3318例,占3~5月份的37.44%,占总病例数的21.23%(见图2)。其他季节发病平稳。

  图2  龙口市15627例麻疹病例季节分布图 略

  2.3  地区分布  15627例麻疹病例中农村14815例,占总发病数的94.80%;城区812例,占总发病数的6.20%,经统计学分析龙口市麻疹发病农村显著高于城市(χ 2 =999.57,P<0.001)。这可能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农村麻疹疫苗接种率不高有一定关系。

  2.4  职业分布  见图3。15627例麻疹病例中,以散居和幼托儿童发病数最多(6610/15627),占42.30%;再次是中小学生(6016/15627),占总病例数的38.50%;其次是农民(1971/15627),占12.61%;工人(1031/15627),占6.59%,表明麻疹发病主要对象为散居和幼托儿童、中小学生。

  图3  龙口市15627例麻疹职业构成图 略

  2.5  年龄分布  见图4。15627例麻疹病例中,5~10岁组发病数最多(5267/15627),占总病例数的33.61%;其次为10~15岁和20 岁以上,分别占发病总数的16.61%和13.79%。0~4岁各年龄段发病基本持平。

  图4  龙口市15627例麻疹年龄分布情况图 略

  3  讨论
   
  龙口市1957~2005年麻疹流行强度连续下降,发病率波动在528.39/10万~0之间。尤其是1986~1998年发病率最低,发病数均为0例,但随着龙口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也开始增多,从而不断出现输入性麻疹病例,导致了1999~2005年间处于散发状态,由于各项控制措施和应急接种的加强,使年发病率仍均低于3/10万。由于开展计划免疫接种,麻疹流行规律已发生变化,2~3年出现一次流行的周期性消失,发病高峰时间在3~5月份,病例占72.26%,最高峰为4月,发病强度农村高于城市[1]。

  发病年龄高移,但仍以小年龄组为主。根据龙口市1957~2003年的麻疹病例分析,5~10岁组发病数最多(5267/15627),占总病例数的33.61%。但随着低年龄组麻疹疫苗接种的加强和成人麻疹免疫力消退,近几年出现了成人麻疹发病上升趋势。

  龙口市麻疹防治成果分析。20世纪50、60年代,由于当时尚未开展麻疹疫苗接种,各种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使麻疹发病较多,1965年发病率最高,当年发病率为637.82/10万(2842例)。进入70年代后,开始加强了计划免疫工作,对8个月龄儿童开始初免,次年加强,7、12岁各再加强1次,对有暴发的地区进行全人群接种,同时也加强了各项预防控制措施。从而使麻疹发病自1970年起流行强度明显降低,2~3年出现一次的流行周期消失。90年代以后,在控制麻疹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2]:(1)加强基础免疫,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减少免疫空白,减少易感人群,在保持高水平免疫接种率的基础上,加强完善麻疹监测系统,保证疫情报告的灵敏性、及时性和准确性。(2)完善计划免疫管理网络,目前我市现行的计划免疫管理网络,在控制麻疹策略,预防接种和疫情监测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协调公安、教育、计划生育、卫生等各部门的关系,对流动人口和计划外出生人口掌握和管理方面可以信息和资源共享,定期进行查漏补种工作。(3)进一步加强儿童入托、入学验证制度的落实,对漏种者及时进行补种,减少其发病,从而将有效降低麻疹的发病率。(4)重视成人免疫。由于麻疹发病年龄构成有变,青少年及成年占有相当比例,因此应对这一群体开展免疫接种,为消除麻疹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5)当出现麻疹病例后,立即对周围的易感者进行应急接种,是控制麻疹的必要补充。

  【参考文献】

  1  迮文远.计划免疫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290-310.

  2  林伟生,许锐恒,邵晓萍,等.广东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华南预防医学,2002,28(1):17-21.
 
  作者单位:265701 山东龙口,龙口市卫生防疫站

  (编辑:张  彦)

 

作者: 王玉强,王德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