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10期

慢性支气管炎调护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而引起气管及周围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病,为多发病、常见病。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环境污染、吸烟等不利因素加重,此病日趋高发。许得盛[2]等认为慢性支气管炎中期病变与肺脾肾之脏功能失常,水液停聚关系甚密。故中......

点击显示 收起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而引起气管及周围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的反复发作的慢性病,为多发病、常见病。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环境污染、吸烟等不利因素加重,此病日趋高发。若防治不当,迁延反复,可发展成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甚则呼吸衰竭,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故需积极防治。

  1  中医学病因病机

    此病中医学属“咳嗽”、“喘证” 、“哮证”、“痰饮”、“肺胀”等病范畴,历代医家经典认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脏腑功能失调,内邪与肺”主涉及脾、肾、肝而致肺系,气机上逆。而《医学心悟》又进行精辟诠释,“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爝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近代有所扩展。胡国俊[1]等认为咳喘之病不离于肺,不止于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并可累及气血阴阳,尤其中焦脾胃;许得盛[2]等认为慢性支气管炎中期病变与肺脾肾之脏功能失常,水液停聚关系甚密。孙燕妮[3]认为急性发作期饮邪犯肺,肺失宜降,壅遏不畅而发病:迁延期,正虚邪恋,肺脾气虚,痰浊内蕴,缓解期,邪去正虚,肺脾两虚。不难看出各位医家从多角度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此病病因、病机临床用药有较好指导作用。

  2  充分重视预防与护理

    我国是世界上四季变换最鲜明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国家,冬冷夏热,北燥南湿,四季各有温湿燥寒时令所主,有所偏重。故在时令太过或不及,成为“至而未至”“未至而至”致病邪气又在,正气亏虚合而为病。故中医气象因素在此病中尤为重要,其调护亦显重要性不言而喻, 故需积极预防感冒,减少诱发因素,居住环境常保持空气流通,清洁环境,温度、湿度适应,加强锻炼,如:早晚晨练,打太极拳,中度散步,提高呼吸道防御能力,流感季节,少去公众场所,用醋熏蒸,消毒居室,积极戒烟,减少烟碱和烟焦破坏和削弱作用净化空气污染,房前室内种植花卉树木,能有效净化空气,但浓烈异味花树不宜;注意气候季节交替,防冷防暑。

  3  综合利用超声雾化,穴位外治

    针对细菌或支原体,综合治疗同时,酌情选用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超声雾化,抗炎稀释痰液等,但长期使用多有呼吸道出血,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副作用。故笔者力荐中药双黄连、穿琥宁等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之效。经呼吸道黏膜吸收后,直达病灶,起效快捷。利用冬病夏治原理,采用穴位敷贴、埋线、拔火罐等简便、灵活、易行、经济,疗效显著[4]。多采用阴历三伏天外治,亦或冬季中药外治法有效。常用药物:甘遂、前胡、白芥子、细辛、冰片等药酌情选用配伍于初伏、中伏、末伏第1天或冬至、大寒、小寒各1次,贴于定喘、天突、风门、丰隆、膻中、肺俞、肾俞等穴,均有扶正固本疗效。4  积极做好去痰护理 

    “震动”取适当体位,双手掌紧贴患者背部,病人深呼吸时,作震动动作,合理应用“扣拍”,并取适当体位,翻身拍背,深呼吸运动,促进痰液排出, “雾化”如前所述,必要时予以促进“咳嗽”、“吸痰”处理。饮食应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少食奶制品、鱼、肉,宜禁辛辣油腻。

【参考文献】
  1 胡国俊.江苏中医,1994,15(9):40.

2 许得盛,王文健,陈伟华.益气化痰、益气健脾,化痰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比较.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8):12-14.

3 孙燕妮.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317.

4 顾成新,陈丽萍.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472例.临床观察.现代康复,2000,4(3):390-391.


作者单位:830000 新疆乌鲁木齐,新疆自治区中医院

作者: 苏 燕,王 彦,邱作成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