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10期

辨证施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42例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中医药辨证治疗。结果本组42例术后综合征患者,治愈31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患者,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下合理用药,可使脏腑功能逐渐恢复,诸症得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创伤小、痛......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方法 中药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和胃降浊为主,对有发热、黄疸、咽干苦者随证加减。结果 本组42例术后综合征患者,治愈31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患者,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下合理用药,可使脏腑功能逐渐恢复,诸症得除。

【关键词】  辨证施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创伤小、痛苦少、对腹腔内脏器干扰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胆囊切除术的首选术式。但术后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常见有右上腹胀痛不适,恶心呕吐,纳差,腹胀痛,排气排便不畅,有时腹泻频繁或伴有黄疸发热等症状,经B超、CT、磁共振等临床检查均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主要考虑由于手术后改变患者生理解剖结构引起,我院自1994年1月至今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48例,其中有42例病人出现程度不等的上述症状,属中医“胃脘痛”、“胁痛”、“腹胀”、“腹泻”、“黄疸”等范畴。根据临床的辨证施治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和胃降浊中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治的42例病人,男15例,女27例;年龄16~80岁,平均约53岁。其中急症手术2例,择期手术40例,症状出现距手术时间短者2天,长者约40天,平均7天。临床表现右上腹胀痛不适,恶心呕吐,纳差,腹胀痛,排气排便不畅,腹泻。其中出现黄疸者2例,发热者8例。经B超、CT、磁共振等临床检查均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

    1.2  治疗方法  中药以疏肝利胆、化癖止痛、和胃降浊为主。药物组成:柴胡15g,黄芩12g,赤芍、白芍各15g,延胡索10g,大黄10g,丹皮15g,当归10g,姜黄9g,三七9g。

    随证加减:发热、黄疸、咽干口苦者,加茵陈20g,焦山栀15g,胆草15g;腹胀满不适、大便不通,加莱菔子30g,厚朴10g,车前子15g,生大黄20g(后下);恶心呕吐明显者,加姜竹茹10g,姜半夏10g,陈皮10g;泛酸灼热者,加左金丸10g,仙鹤草10g。

    中药1剂/d,水煎服,早晚各200ml,2周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多次理化检查正常,为治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为好转;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为无效。

    2.2  治疗结果  治愈31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

  3  讨论

    本病患者术前常有反复发作疼痛,病情缠绵的特点,因此有“久病入络”、“久病必瘀”之病机,加之本病由于手术创伤,损伤脉络,其病理表现为血络瘀阻,气滞不畅,故治疗时应以气血双调,注重通络化瘀,清热利胆作为依据。

    方中柴胡、白芍、延胡索、黄芩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作用,具有明显缓解平滑肌痉挛,降低奥狄括约肌张力,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姜黄、三七、丹皮、赤芍等活血化瘀药物,发挥其化瘀通络作用,使经脉通畅,诸气调和;大黄化瘀通络、清热利胆、通腑泄热,并可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在伴有急性炎症时可用生大黄15~25g,攻下通便,降低胃肠道的压力,有利于胆道括约肌的开放,发挥利胆消炎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活血、利胆通瘀的功效。

    造成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因较多,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明确诊断,其中大多数与器质性病变无关,多为胆汁代谢异常,奥狄括约肌功能失常以及结肠易激综合征。故在以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下合理用药可使脏腑功能逐渐恢复,使诸症得除[1]。

【参考文献】
  1 胡晓生.中医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36例.李时珍国医国药,2003,14(9):556


作者单位:200071 上海,上海市中医医院外科

作者: 赵坚,王约青,姜 民,唐晓丹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