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10期

黄芪等中药方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前期试验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方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9月~2005年1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病程6个月以上的年龄40~70岁2型糖尿病患者77例,男46例,女31例,平均年龄56。采用半随机法分组,37例为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B6治疗,40例为治疗组,给予黄芪等中药方剂。以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记......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方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9月~2005年1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病程6个月以上的年龄40~70岁2型糖尿病患者77例,男46例,女31例,平均年龄56.7岁。采用半随机法分组,37例为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B6治疗,40例为治疗组,给予黄芪等中药方剂。以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记分(MDNS)变化程度作为观察指标,用同期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服用中药治疗12周以后,与对照组比较,MDNS记分有明显改善P<0.01(27/40vs15/37)。结论 中药复方制剂由于有多种成分、多个作用靶点,对发病机制复杂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治疗效果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est treating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earlier stage by taking the plan of Chinese herb with milk vetch etc

    ZHANG Yong,XU Shi-bin,WANG Xiao-hua,et al. The Hospital of  Mianzhu City,Sichuan 618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diabetic surrounding neuropathy by taking the prescription with milk vetch etc.Methods  By simple randomization, divided 77 diabetics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include 37 subjects taking vitamin B1 and vitamin B6, the other group include 40 subjects taking the prescription with milk vetch etc, to find the changing of MDNS by concurrent randomized control.Results  After 12 weeks, the clearly changing is found in the group by taking the the prescription with milk vetch etc. P<0.01(27/40vs15/37).Conclusion  Supply diabetic surrounding neuropathy with complex mechanism for actual curative effects, because the plan of  Chinese herb with milk vetch etc may has various composition and target.

    【Key words】  diabetes;peripheral neuropathy;Chinese herb;curative effect

    在临床上,不论糖尿病的病程多长,均应考虑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可能。而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没有一种特效药物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很多中药治疗可以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改善神经的缺血缺氧及营养素的供应,中药在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上也有一定作用,同时中药治疗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中药方剂来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能达到治疗目的并减轻病员的负担。本文以维生素B1、B6为对照,观察中药方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9月~2005年12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病程6个月以上的年龄40~70岁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分型[1],共77例,男46例,女31例,平均年龄56.7岁。本试验采用半随机法分组,同期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每个病例的试验过程历时12周。

    1.1.1  纳入标准  (1)受试者接受降糖药物(种类不限)治疗3个月以上,口服药物剂量稳定1个月以上者,胰岛素治疗剂量波动幅度<20%在2周以上者。空服血糖4.4~7.8mmol/L。非空腹血糖4.4~11.1mmol/L。(2)按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计分,>2分者[2]。(3)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1)受试者体重指数BMI<19或>35kg/m2。(2)孕妇、哺乳期或计划在试验期间妊娠的妇女。(3)受试者试验前30天内使用营养神经、扩血管药物者(降压药物除外)。(4)血压>150/95mmHg。(5)严重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变者。(6)有明确的肝脏疾病,ALT高于40U/L。(7)有肾功不全者血肌酐>135μmol/L。(8)有明显消化道疾患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肠功能紊乱者。(9)受试者血WBC<4.0×109/L或血小板<90×109/L。

    1.1.3  病例退出试验的标准  (1)对本剂中药过敏或不能耐受者。(2)因不良事件或其他原因停服试验方剂者。(3)未按试验要求服药,依从性<80%或>120%者。(4)治疗中5天内连续2次出现空腹血糖>13.5mmol/L者。

    1.1.4  分组  采用半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16例,病程0.5~8(2.9±0.5)年,年龄45~68(53±0.6)岁。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病程0.6~7(2.8±0.4)年,年龄42~72(55±0.4)岁。

    1.2  方法  对照组维持原降血糖方案不变的基础上,每个病例服维生素B1 10mg Tid,维生素B6 10mg Tid,连续12周。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生黄芪60g,赤芍10g,川芎10g,红花6g,麦冬15g,川芎10g,桃仁10g,僵蚕10g,威灵仙15g,沙参15g等(此方剂由绵竹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煎药房统一煎制)。

    两组均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本文以神经病变的变化程度作为观察指标,具体采用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记分法[2](MDNS)来评价,治疗效果以治疗前后MDNS下降程度来评定。MDNS下降率≥80%为显效;20%~80%为有效;≤20%为无效;MDNS上升为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本试验疗效评判标准分为四级,显效、有效、无效、恶化,比较两组的有效率。

    获取数据为定性计数资料,结果采用校正的卡方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5.63,P<0.01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虽然慢性高血糖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但是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必需氨基酸代谢、神经营养因子、C肽水平、神经轴突运转异常、自身免疫因素、糖尿病足等因素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影响也同样不能忽视。但目前尚没有一种特殊药物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算把解决上述因素的所有药物都用在病人身上,也不一定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却白白地增加病员的经济负担和用药的痛苦。目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但疗效肯定的药物相对缺乏,较具代表性的药物依帕司他、前列腺素E1、甲钴胺、川芎嗪等,其价格昂贵,导致临床中患者依从性差。中药治疗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同时中药复方制剂由于有多种成分、多个作用靶点,成为目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发的热点药物。

    我们发现很多中药可以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的缺血缺氧及营养素的供应。同时中药可能在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上也有一定作用,并且可以减轻神经病变所致疼痛。本文试验所采用的中药主要有生黄芪、赤芍、川芎、红花、麦冬等成分。其中黄芪能改善皮肤血液循环营养状况,可使冠脉血管、肾脏血管扩张[3];红花中含有红花苷,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供血,对缺血、缺氧性损伤有保护作用[3];麦冬含有多种甾体皂苷、维生素A等,可阻止血管内瘢痕的形成[4];赤芍可影响血小板内cAMP水平升高,使血小板的黏附、聚集、释放功能均受到抑制。刘超等对赤芍总苷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发现赤芍总苷可显著调节机体微循环,降低血清、血浆黏度,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5]。本文试验中治疗组服用中药治疗12周以后,MDNS记分有明显改善P<0.01(27/40vs15/37),说明中药方剂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但是,本研究还有很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观察指标主观性太强,对照组所选用的药物代表性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2 胡仁明.内分泌代谢病临床新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90-493.

3 贺志光.中医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95,184.

4 刘超,王静,杨军.赤芍总甙活血化淤作用的研究.中药材,2000,23(9):557-560.

5 李文,殷小杰.六种产地赤芍对大鼠抗凝血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比较.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6):30-31.


作者单位:618200 四川绵竹,绵竹市人民医院内二科

作者: 张勇,徐世滨,王小华,任明容,谭静宇,陈长云,徐元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