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15期

神经外科腰穿持续外引流存在的问题及护理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脑脊液脑脊液的分泌与吸收在生理状态下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循环过程,但是,在病理状态下,如脑脊液中含血、病菌等可使单位时间内脑脊液总量增多,通过持续外引流,加速脑脊液的循环,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感染性脑脊液,有良好的稀释和冲洗作用,从而有利于病变的治愈。1腰穿置管方法病人取侧卧位,头和......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脑脊液

    脑脊液的分泌与吸收在生理状态下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循环过程,但是,在病理状态下,如脑脊液中含血、病菌等可使单位时间内脑脊液总量增多,通过持续外引流,加速脑脊液的循环,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感染性脑脊液,有良好的稀释和冲洗作用,从而有利于病变的治愈。

  1  腰穿置管方法

    病人取侧卧位,头和双下肢屈曲,在腰3~4或腰4~5椎体间,用硬脊膜外穿刺针行穿刺术,见脑脊液流出后,将直径1mm的细塑料管放入腰椎管蛛网膜下腔内4~6cm,观察管内脑脊液呈流通状态后,在穿刺局部缝一针,将塑料管予以固定,以防脱出,将该管接于盛留脑脊液的容器即可。

  2  存在问题及护理对策

    2.1  存在问题

    2.1.1  存在颅内高压与颅内低压的现象  高颅压头痛往往是昏迷前的先兆。低颅压头痛的特点是:在抬高床头或坐立时,头痛加重,平卧后头痛减轻。不伴有意识障碍。

    2.1.2  脑脊液阵发性快滴或因管道系统欠通畅而不滴  若引流速度不加以调控,引流脑脊液过多,除可造成颅内低压外,还可出现气颅等并发症。

    2.1.3  颅内感染  由于LCDF在一定程度上使颅腔与外界相通,故增加了颅内感染的机会。不及时拔管可能诱发或加重感染。

    2.2  护理对策

    2.2.1  一般护理  病人卧床休息,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正确区分颅内高压与颅内低压性头痛,前者加快引流速度应用脱水剂后症状减轻,而后者则往往是引流速度过快、引流量多所致,提高引流袋、减慢引流速度后症状减轻。

    2.2.2  严格控制流速  腰穿持续外引流的引流管很细,每分钟的引流量较少,为保持引流畅通,引流瓶应置于床下,低于脑脊髓平面。引流瓶低于平面20cm为宜。同时使用有调节器的引流装置,若引流速度不加以调控,引流脑脊液过多,除可造成颅内低压外,还可出现气颅等并发症,这是由于虹吸作用使空气自漏口或引流管进入而产生张力性气颅。因此应根据不同病因严格控制流速,一般以2~5滴/min为宜,这样约10ml/h对脑脊液切口漏者引流量偏多,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偏少。腰穿持续外引流过程中要保持匀速外滴。切忌阵发性快滴或因管道系统欠通畅而不滴因此在护理上注意以下几点:(1)当病人改变体位,头部高度发生改变时应重新调节引流速度,使病人颅内压维持在正常水平。(2)保持引流通畅。对躁动者加以制动,适当给予镇静剂,防止牵拉及误拔引流管。搬动病人、变换体位等,由两名以上护士共同完成,注意导管走行,各种操作完毕后,确认管子无扭曲、受压、闭塞、脱落后,见引流状态良好,方可离去。

    2.2.3  预防颅内感染  护理上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1)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2次,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2)置管部位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随时观察置管部位皮肤是否有发红肿胀等异常现象。(3)对暴露在皮肤外端的引流装置每日用75%的酒精消毒3次。(4)搬动病人时,先夹闭开关再搬动,防止引流液逆流。(5)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在更换引流瓶、测颅内压、椎管内注射药物等,按照无菌原则进行。(6)每日更换引流瓶时,留取少量引流液标本做脑脊液检查,查脑脊液糖、蛋白、细胞记数,或送细菌培养,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颅内感染。

    2.2.4  及时拔管  在腰穿持续外引流中,随着脑脊液色泽的清亮,蛋白含量的下降,细胞计数的减少,脑脊液漏的停止,应及时拔除引流管。否则,尽管每部的消毒和更换敷料,仍有可能诱发或加重感染。拔管前先试行夹管24~48h,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无异常,则可拔出引流管。拔管后除仍注意意识、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注意置管处有无脑脊液漏。拔管后置管部位有脑脊液溢出,给予缝合1针加压包扎,严格卧床后痊愈[1]。

【参考文献】
  1 关宪生.颅脑外科术后引流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3):105.


作者单位:133000 吉林延吉,延边大学医院神经外科

作者: 李莲花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