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8卷第15期

李永成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对各种内科、妇科疑难杂症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治脾胃病。现将老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简介如下。1病机概要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这些症状之有无及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所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无肯定地相关性。...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李永成


    李永成主任医师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名老中医,国家级专家,卫生部指定中医药经验师带徒指导教师之一。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对各种内科、妇科疑难杂症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治脾胃病。现将老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简介如下。

    1  病机概要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临床症状有: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饭后饱胀,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这些症状之有无及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所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无肯定地相关性。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中医学属于胃痛、呃逆、吐酸、嘈杂、痞满、胁痛等范畴。

    李主任认为慢性胃炎病位在胃,但多与肝脾有关。胃炎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寒邪最易犯胃,邪气客胃,胃气受伤轻则气机壅滞,重则和降失司,而致胃脘作痛,寒主凝滞多见绞痛;饮食不节或过饥过饱,饮食无规律致胃失和降,《素问·痹证篇》“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肝为刚脏性喜调达而主疏泄,若忧思恼怒则气郁而伤肝,肝木失于疏泄,横逆犯胃,则胃受病;另有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多思则伤脾,伤肝,脾气不运,胃中饮食停滞影响胃的和降;脾与胃同居腹内,一脏一腑互为表里,故胃病多涉于脾,脾病亦可及于胃,脾阳不足则寒自内生;脾润不及或胃燥太过致胃失濡养而成胃阴虚。李主任认为慢性胃炎病机复杂,但多与气滞有关,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则气机通畅,若中焦阻塞则全身气机都无法调畅;另外由于饮食及寒邪等多种因素致病,胃中常为寒热错杂。若胃病日久损伤气血则导致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等气血亏损之证。因此胃病日久终成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证。

    李主任将慢性胃炎分为脾胃气滞型、寒热错杂型、肝胃不和型、胃中蕴热型、胃阴不足及脾胃虚寒型。临床上主张辨证论治,但由于慢性胃炎病机复杂,因此临床上单纯为某一型的胃病并不多见,治疗应全面兼顾。

    2  中医治疗

    在治疗上李主任主张用寒热平调,疏肝调气来治疗慢性胃炎。其中寒热平调为核心。李主任主张看脉象,脉象多反映出疾病的长短、虚实、寒热等。根据脉象、舌象及患者的其他症状来调整用药及用量。李主任治疗慢性胃炎的基础方以半夏泻心汤化裁,常用半夏、黄连、干姜、枳壳、厚朴、木香、青陈皮、郁金、焦四仙、白术、茯神为基础方进行加减。

    半夏泻心汤本是治疗寒热互结之痞证,在此化裁而治慢性胃炎有其独到之处。本方去黄芩、人参,而单用半夏、黄连、干姜来平调寒热,调节气机升降。在胃病初期暂不用寒热平调法,而只用枳壳、厚朴、焦四仙、内金、神曲这类行气消积药,以消食导滞,解除其胃脘胀满疼痛。李主任认为胃病日久多为寒热错杂,因此重用半夏、干姜、黄连为君药,半夏、干姜两味药的用量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及脉象进行调整,枳壳、厚朴在此方必不可少,枳壳功用与枳实同,但作用比较缓和长于行气宽中除胀,厚朴长于行气燥湿消积,为除胀满之要药,两药合用行气宽中、消积导滞之力强;木香、青陈皮、郁金配合起来行气疏肝,肝气得疏则胃病证减;焦四仙擅除胃中积滞;白术、茯神同用健脾,并用来佐制这些行气消导药的烈性,以防其破气伤气,并助脾胃运化。若患者气滞较重则加佛手;胃痛明显则加元胡;胃阴虚加寸冬10g,桑叶10g,花粉15g,取其滋阴之力,加桑叶目的在于将脾胃疏布的津液向上输送到肺,再由肺向下布散到全身,以解其全身阴液不足之证;胃炎患者常有反酸症状,反酸加乌贼骨、煅瓦楞、大贝;若患者自觉胃脘恶寒,可加用良附丸;若患者脉来懒惰且沉迟无力,此为有虚寒象,可加砂仁取气温肾阳助脾阳之功;若患者嗳气频作可加莱菔子下气;若服药后症减不明显且病人有烦躁,心烦不宁的症状可加香附15g,百合10g来治疗。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屡见功效。

    3  病案举例

    例1,患者,女,51岁。2006年7月20日初诊。胃脘胀满疼痛2年余,曾到医院就诊未见效,前5日与家人发生口角,胃脘胀满疼痛加重,尤饭后为甚,遂到医院就诊,胃镜示慢性胃炎。现证见胃脘胀满疼痛,食少、纳呆、嗳气频作。舌暗苔薄白、脉弦。药用:清夏15g,干姜6g,黄连3g,木香6g,枳壳10g,厚朴10g,青陈皮各10g,大腹皮15g,焦四仙60g,白术6g,茯神15g,内金15g,炒莱菔子15g,水煎服,日1剂。服14剂后胃脘胀满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纳多,嗳气减少。以上方继服14剂,症状基本消失,后配成水丸每次10g,日3次,继服3个月后症状全无。

    按:本例患者乃胃病日久,属寒热错杂、脾胃气滞。用半夏、干姜、黄连寒热平调;枳壳、厚朴通胃腑;青陈皮、木香、大腹皮除胀满;炒莱菔子除嗳气;焦四仙、内金、白术、茯神助药力发挥且健脾益气。全方标本兼顾,缓图收功。

    例2,患者,女,43岁。2007年3月1日初诊。胃痛3年余,曾到医院就诊未效。胃镜示慢性胃炎。自诉饭后胃脘胀满疼痛,以痛为主且有反酸、纳少,平素有胸闷憋气症状,寐不安。舌暗苔薄白、脉弦细。药用:清夏15g,干姜10g,黄连6g,木香6g,枳壳10g,厚朴10g,大腹皮15g,青陈皮各10g,郁金10g,苏梗10g,内金15g,白术6g,茯神15g,焦四仙60g,炒莱菔子15g,煅瓦楞30g,枣仁30g,夜交藤60g,吴萸1.5g,当归10g,川芎10g,丹参30g,菖蒲10g,水煎服,日1剂。服14剂后诸证减,继服14剂后配成水丸,每次10g,日3次,继服5个月后患者症状消失。

    按:本例患者胃痛明显,且胃病日久,仍属寒热错杂、脾胃气滞。但此例患者胃病日久,气滞日久造成血瘀,且由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胃病日久定会损伤气血,因此本例患者还有血虚的症状。在治疗上仍以寒热平调为大法,兼用青陈皮等药行气,由于患者有血瘀因此用郁金行气活血,且活血之力不强,不至造成出血,并配当归、川芎、丹参、菖蒲来治胸闷憋气之证;配苏梗宣肺气,鼓舞阳气升发,使正能胜邪;另用吴萸、黄连、煅瓦楞治酸;另用枣仁、夜交藤治疗患者血虚之寐不安。全方配伍得当,攻补兼施,收效显著。

    李主任治疗慢性胃炎主张寒热平调,行气解郁。治胃同时兼顾治肝、脾、心、肾、肺,标本兼顾,其治法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慢性胃炎患者服药后,4周左右症状得以有效控制,且作用持久,疗效稳定。


作者单位:300161 天津,天津武警8630医院中医科(△进修生)

作者: 刘树辉 勾圣乐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