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9卷第6期

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预防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消化内镜诊疗作为一种侵入性、微创性的诊疗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通过内镜诊疗引起的感染已经成为新的问题而倍受关注。艾滋病病毒感染。预防自从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正以每天14000人的速度递增。...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消化内镜诊疗作为一种侵入性、微创性的诊疗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内镜及其附件结构复杂、构造精细、怕腐蚀、不耐高温、使用频率高,给使用后的消毒灭菌带来了考验。通过内镜诊疗引起的感染已经成为新的问题而倍受关注。

【关键词】  消化内镜;艾滋病病毒感染;预防

    自从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正以每天14000人的速度递增。HIV感染的传播途径除性传播、母婴传播外,院内感染的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而通过创伤性诊疗传播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因此,如何预防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HIV感染已经刻不容缓。我科于2000年7月至今,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HIV感染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0年7月我科开展电子内镜至今,经内镜诊疗患者共39045例,其中纤维胃镜34673例,纤维结肠镜4311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61例。自今年4月21日我院规定行内镜检查前必须做HIV抗体检测起,共检出HIV抗体阳性患者4例。

  2  内镜HIV医院性感染的概况

    2.1  HIV病原学  据相关报道,截止2005年6月底,全国现有HIV 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AIDS)病人约8万。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复制速度快,可感染人体各种细胞,造成多器官损害,其抗体无保护作用。如此惊人数字的患者,若进行内镜诊疗,一旦发生感染,即造成严重的后果。HIV对外界抵抗力弱(低于乙肝病毒)[1],2%戊二醛、70%酒精、0.5%来苏水、0.5%多聚甲醛1~10min即可使HIV失活[2]。

    2.2  感染途径  主要有两条,患者感染患者及患者感染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HIV感染主要因为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不彻底,内镜、附件表面、孔道内残存分泌物、胃液、血液而造成。医护人员的感染主要因防护不当或患者的喷溅,使皮肤黏膜沾染了患者的血液而造成。

    2.3  感染发生率  我国全人群HIV感染率为0.07%,从理论上讲,污染HIV的内镜可引起HIV交叉感染,但迄今为止尚无内镜带来HIV交叉感染的报道[3]。其原因可能为目前全国各大医院缺乏内镜检查前后HIV抗体的常规检测。我院走在全国众多医院的前列,除规定住院患者必须常规检测HIV抗体外,从今年4月21日起,规定内镜诊疗前必须常规检测HIV抗体。根据化验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消毒灭菌,有效地控制了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

   3  内镜诊疗HIV感染的预防

    3.1  加强HIV感染预防控制相关知识的教育  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到消化内镜室学习内镜的操作流程,包括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机器的清洗消毒灭菌,AIDS患者的隔离诊疗和终末处理;学习控制感染的相关知识。要求内镜医护人员将职业道德修养贯穿于医院感染预防之中。使认识到内镜室可能成为HIV扩散的窗口,预防HIV感染对于广大患者和相关医护人员的重要性。对内镜诊疗前的HIV抗体检测,有许多病人表示不理解,主要原因为收费增加及化验将内镜诊疗过程烦琐化,医护人员做了大量耐心细致地宣教,解除了其思想顾虑,增加了安全感,同时也增加了社会效益。

    3.2  控制传染源  内镜诊疗前确定有无HIV感染十分必要,不但可以根据病情决定内镜洗消时间,以防止感染他人,还可使内镜术者及助手增强防护意识。据报道:目前三级甲等医院内镜诊疗前常规诊疗项目有HBsAg、HCVAb;在日本大多数医院做梅毒反应实验,HIV检查有待于普及[3]。另外,HIV阳性患者是HIV阴性患者患结核病的30倍[1],因此,在为HIV感染患者进行内镜诊疗时,应同时做好呼吸道隔离。

    3.3  严格执行操作制度

    3.3.1  操作前  诊疗前术者及助手更衣、换鞋、戴眼镜、戴口罩、严格洗手、戴手套;暴露部位有伤口的医护人员禁止操作。

    3.3.2  操作中  应做到为每位患者诊疗时,术者及助手规范操作行为。更换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医疗用物如:牙垫、牙签等均应做到一人一用。为HIV感染者操作时,时间要安排在最后。医护人员应强化防范意识,穿防护服,戴双层乳胶手套、口罩,不要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检查后用物需放入双层特殊感染塑料袋内进行集中处理。操作过程中要防止皮肤受损。一旦被锐器损伤,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挤出血液后用大量生理盐水或流水冲洗伤口,用碘伏反复消毒,再用70%酒精脱碘。切勿用嘴吸吮血液、用利器将伤口扩大或进行局部性的挤压放血[4]。医护人员应常规检查HIV,定期复查。

    3.3.3  操作后  据美国相关资料报道,在57例因职业暴露而感染HIV的医务人员中,有41%发生在操作后,35%发生在操作中,并且20%是在处理用过的锐器时发生[2]。由此可见,操作处理污染用物时最易感染HIV。对于一次性的医疗用物应严密包装并注明,进行焚烧;对床单位、弯盘等非一次性物品,用后用浓度为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或浸泡;内镜及幽门螺杆菌(Hp)活检钳,先用70%酒精湿纱布擦拭镜体表面黏液,再用70%酒精或2%戊二醛浸泡30min,用清洁刷反复刷洗活检孔道,清水彻底洗净后,再次用2%戊二醛浸泡45min,清水洗净风干备用。4  讨论

    目前,我国AIDS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传播趋势开始从高危人群转向普通人群,防治工作处于关键时期。尽管正常人的消化道是有菌的腔道,但在诊疗操作时,容易损伤黏膜,特别是Hp检测、病理活检以及息肉切除等操作时必然会穿破黏膜,接触血液。若消毒隔离措施不当,势必成为HIV的传播媒介。因此,内镜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HIV传播途径的特殊性、单一性,为预防控制AIDS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切断传播途径可以有效预防HIV感染。这不仅需要增强医护人员的全面防护意识,还应注意规范操作。同时,内镜诊疗所属医院的政策策略也非常重要,例如普及HIV抗体的常规检测。内镜诊疗操作人员及助手对于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和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都应视为具有传染性,严格执行标准预防[4]。对HIV阳性者的管理需要加强,将诊疗安排在最后,切实处理好内镜及附件、所有一次性用品、重复用品的严格消毒和专门处理;确保内镜诊疗过程中的安全使用,避免HIV的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 戴志澄.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及预防控制.中华护理杂志,2005,7(40):558-560.

2 钱大可,潘文胜.内镜消毒现状与展望.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15):57-58.

3 刘俊霞.消化内镜医源性感染预防.实用护理杂志,2003,11(19):58-59.

4 韩晶,陈征,田建华,等.7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5,5(40):367-369.


作者单位:133000 吉林延吉,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作者: 董颖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