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9卷第8期

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方法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正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病人在生病或住院时,往往会出现心理方面的变化,从而对个体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当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时,可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和应激状态,甚至导致个人价值观念的动摇,精神状态的崩溃。通过运用整体护理,根据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正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病人在生病或住院时,往往会出现心理方面的变化,从而对个体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当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时,可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和应激状态,甚至导致个人价值观念的动摇,精神状态的崩溃。通过运用整体护理,根据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一般心理支持与指导、行为控制技术、有效的护患沟通方法,可使病人在围手术期安全地渡过难关,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 通过系统的护理能对同一类疾病的手术总结出规律性,提出问题,找出护理工作的重点所在。同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贯彻于访视的始终,大大缓解了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紧张和焦虑状态。

【关键词】  围手术期 心理特 护理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perioperative patients

    YANG Li-ping.Tianjin Hongqiao Hospital, Tianjin 300131,China

    【Abstract】  With the transition of medical systems, nursing which regarded disease as the centre is changing direction and regarding patient as the centre. When patients get sick or in hospital, they will often undergo psychological changes, thus produce various influences on the individual more or less. When patients are bearing enormous psychological pressure, they can produce strong setback sense, surging state and even cause wavering of personal values and collapsing of the state of mind.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 and adopting correspond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including the general psychology support and guidance, behavior control technology,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methods, holistic care ensures patients to pass through safely the difficulties during the surgery period and maximize recovery. Such nursing system will help summarize the regularity for the surgery of the same class of disease,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and sort out the key issues of nursery work. In the meanwhile, psychological car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ar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visit rules, which will greatly alleviate patients’ tense and anxious state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Key words】  Perioperatio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nursing

    围手术期是指手术患者从入院,经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全过程,又称手术全期。可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手术后期三个阶段。此三个阶段对手术患者很是重要,尤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可使患者顺利地通过手术及术后迅速地恢复,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随着护理心理学理论及心理护理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逐步开展了临床心理护理的个案研究,特别是认识到了突出个性心理特点在实施心理护理中的重要性[1]。美国护理学会曾在1994年指出,护理包含了所有的护理实务,并强调重视生理、心理、社会及灵性的合一[2]。因此,应充分运用整体护理来评估每个病人的心理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1  病人的心理

    心理是人对客观环境的反映,心理活动会随环境的变化呈现相应的特征。据文献记载,有相当一部分疾病,其发病、进展、预后、转归、预防和治疗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即心理因素不仅是引起躯体疾病的诱因,而且会影响疾病的全过程[3]。病人在疾病的状态下,会出现一些和健康人有所不同的心理现象,被称为病人的心理反应。其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缘于疾病,另一是缘于医疗活动,如医疗环境、治疗手段和医疗知识等[4]。大量的实践已证实,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可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并可导致组织结构的病理异常。

  2  手术前期

    2.1  心理特点  我国的医学工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患者术前常有如下的心理活动,对手术一是害怕,二是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意外,是否会残疾和毁容等[5]。术前病人的心理反应最常见的有焦虑、恐惧、睡眠障碍等。焦虑、恐惧表现为手术担心、紧张不安、害怕,乏力疲倦等,似有大祸临头之感。身体上表现有相应的一些症状,如心慌、手发抖、坐立不安、出汗等。睡眠障碍的病人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噩梦等。

    2.2  原因  术前焦虑的原因很多:(1)病人对手术安全性缺乏了解;(2)担心手术的效果;(3)对医务人员过分挑剔;(4)30%病人怕疼痛;(5)其他方面包括家庭关系、治疗费用、将来的工作学习安排等。有关术前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有结果表明术前焦虑更多地与人格和应对方式有关,而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关系不大,虽然得出女性术前焦虑水平得分较高,但有报道认为是女性更倾向于表达焦虑,所测得的不是焦虑,而是焦虑的表达[6]。

    2.3  术前焦虑与手术结果的关系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许多病人尽管手术非常成功,但术后自我感觉欠佳,主要是这些病入心理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焦虑,而且程度较高,这样往往降低了病人的痛阈和耐痛阈,从而表现为全身肌肉紧张,麻醉效果不佳,手术疼痛加剧。有研究报道,术前紧张、焦虑程度与手术效果及预后康复都有密切关系。具有中等程度焦虑的病人,术后心理反应及预后效果最好。而严重焦虑和很少焦虑的病人,术后心理反应和预后都较差[7]。

    2.4  护理  及时有效地干预和处理术前焦虑反应,可增强患者对手术的心理应对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促进病人术后的躯体和心理康复。

    2.4.1  一般心理支持与指导  主要是及时给病人提供有关手术治疗的必要信息,因为给病人提供手术的真实信息,将会减轻病人的害怕情绪,增强其忍耐性。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高度信任感、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保证[8]。(1)耐心地与病人进行交谈,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用恰当的言语,使病人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了解术后各种护理措施及对病入的有关具体要求。在提供信息的同时随时评估病人的理解能力和做出决定的能力,以及焦虑水平,纠正各种误解和疑虑,使之全面、正确理解术前各种信息。(3)加强病人的社会支持,术前安排与手术成功的病人同住一室,能减轻病人的术前焦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4)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亲切柔和的语言来接待病人,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产生安全感,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9]。

    2.4.2  行为控制技术  及时应用行为控制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术前焦虑,顺利渡过手术期,促进疾病的恢复。常用的方法有:(1)情绪松弛训练法,放松、深呼吸能有效对抗焦虑。放松训练能够抵消生理和心理应激的负面影响,使人的身体、心理、精神重新恢复平衡和协调,帮助个体以更健康的方式对待生活的挑战,使人体的非自主的反应,如心跳、呼吸和血压、肾上腺素的分泌在自主的控制中[10];(2)分散注意法,多采用谈话的办法或听轻音乐。例如音乐疗法已广泛地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癌症、心身疾病、围手术和终末病人,取得了理想效果[11];(3)示范法,请手术成功的病人介绍自己的经验;(4)刺激暴露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接触,可以克服病人对医疗操作或环境的焦虑反应。

  3  手术中期

    3.1  心理特点  一般临床上,医生往往凭借患者的临床检查做出初步诊断。例如非典型性的乳腺肿瘤患者,术前不能确定其所患是良性或是恶性肿物。因此,最为可靠的是采取局麻手术切除肿瘤部位,然后行冰冻病理诊断,以确定肿物的性质。所以,等待冰冻结果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应迟钝、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严重者会导致心律失常,从而影响手术的进行。其心理特征为:焦虑、疼痛、绝望。

    3.2  护理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精神痛苦,战胜疾病,战胜自我。首先要改变等候环境,变手术间门外等候为专门的等候室等候,以避免其他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刺激。采用音乐疗法,在等候室内播放一些柔和、舒缓、悠扬的乐曲,这样可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精神放松,心情趋于平静。护士的心理护理及家属的陪伴,可消除患者孤独无助的感觉并获得巨大的安慰。通过临床实践证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可配合手术,达到使病人治疗的目的。

  4  手术后期

    4.1  心理特点  术前焦虑水平高的病人,一般术后仍维持较高的心身反应。由于重大手术均有可能引起部分生理功能丧失和形象改变,容易导致许多心理问题如愤怒、自卑、焦虑、人际关系障碍等。反复手术而久治不愈者术后心理反应更强烈,有的患者可因术后一时不能生活自理、长期卧床、难以工作、孤独等原因,继发严重的心理障碍。

    4.2  影响术后的心理因素  (1)对手术不了解;(2)智力水平低,难以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3)消极应对方式;(4)焦虑过高或过低,情绪不稳定,抑郁,缺乏自信心;(5)治疗和康复动机不足;(6)对手术的结果期望不切实际。

    4.3  护理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和心理反应,灵活采取心理支持及行为控制技术:(1)及时反馈手术完成情况;(2)正确处理术后疼痛;(3)帮助病人克服消极情绪;(4)帮助病人做好出院的心理准备。

  5  注意问题

    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入院后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谈和观察以初步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社会关系、经济能力、文化程度、人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心理护理方案的确定[12]。因此,将心理护理扩大到整个社会,不仅是治病防病、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需要,也是有效地减少和消除心理致病因素的重要手段[13]。在对病人进行护理干预之前,应充分评估其个体差异,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交流是否成功,对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病情发展及疾病的转归有密切的关系[14]。

    5.1  年龄差异  (1)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意识未充分形成并且没有复杂的心理活动,护士应密切注意情绪变化,多给予关心爱护。在儿科门诊患儿中,有些虽然以躯体不适为主诉,但实际上还伴有其他心理问题或某些躯体问题,实际上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15];(2)由于中年人担任众多角色,一旦患病即发生角色紊乱,应多予开导,帮助处理角色冲突,动员家属关怀和支持;(3)老年人多较固执,需要被人尊重,对家属是否来看望十分敏感,对治疗缺乏信心,护士应充分了解老年病人的个性,尽量满足需要。老年患者多因机体组织衰老而导致整体调节机能减弱、适应能力下降,且心理压力相对较大,所以术前以谈心的形式和患者接触和交谈,取得信任,在收集资料时要运用护理程序全面评估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理解能力,并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的手术情况[16]。

    5.2  不同文化社会背景  病人是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千差万别的社会人,除基本属性外,有因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文化素养、社会环境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行为和反应。护士应全面深刻地了解病人的共性和个性,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病人达到最佳心身状态[17]。

    5.3  不同人格特征  一个人在心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风格,主要表现在智力(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而性格是人格特征的核心。不同的人格特征,对所患疾病的反应各不相同。

  6  结束语

    一个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既取决于该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与人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关,因为一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取决于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影响人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首要因素是心理因素[18]。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人具有生物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刺激会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问题而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对心身健康带来影响,导致生理上的变化,也会因此而带来心理变化[19]。通常,大家认为病人的需要主要是生存。确实,对许多病人来说,生存的需要是强烈地增强了。但是,他们仍然有尊重、爱、交往、信息和刺激的需要。许多病人由于这些需要被忽视而发生各种心理与生理反应,出现某些疾病行为,增加了临床复杂性,影响了治疗效果[20]。

    无论何种手术,对病人都是一种应激刺激,不仅有身体上的创伤性刺激,而且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严重的消极心理反应可影响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护士应及时了解手术病人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康复措施,减轻病人的心理应激反应,帮助其顺利渡过手术期,并取得最佳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吕连桂.专科护理新进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492.

2 董诗圆,蒋红.心理护理在I C 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31.

3 康丽艳,刁惠民.住院病人心理反应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护理学杂志, 2003, 18(5):383.

4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0.

5 胡佩诚.医护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69.

6 陈妙霞.术前病人心理应激及干预.护理研究,200 3,17(3):261.

7 马存根.临床医学心理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21.

8 冯玉玲,孙玉姣,江晓琛.心脏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反应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74.

9 李静敏.眼科病人的心理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75.

10 周晓荣,刘美丽.心理干预中放松训练的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03,18(5):399.

11 满力,姜世昌.心理护理发展现状及展望.护理学杂志,2003,18(1):77.

12 吕肖霞,肖健香,谢雪颜.心理护理在喉癌患者中的应用.天津护理,2004,12(6):313.

13 王崇宪.护理社会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8.

14 范筠敏.12例气管插管患者的心理护理.天津护理,2002,10(4):205.

15 胡春华,叶天惠.学龄期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3,18(3):213.

16 盛云.682例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天津护理,2004,12(6):334.

17 张惠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1.

18 孙兴玲.心理关怀的价值思考.护理研究,2003,17(1):6.

19 李存中,刘忠立.医学心理学与现代心理护理,第2版.呼和浩特古: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5.

20 杜召云,成义仁.护理心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73.


作者单位:300131 天津,天津红桥医院

作者: 杨丽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