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9卷第10期

中药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耳穴2005年1月-2007年8月,笔者自拟痛经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2治疗方法2。1中药治疗痛经方:川芎15g,丹参12g,红花10g,泽兰15g,延胡15g,乌药10g,香附12g柴胡12g,当归12g,鸡血藤20g,白芍15g,甘草6g。每次月经来潮前6天开始用药,服6剂,连续治疗4个月经......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耳穴


    2005年1月-2007年8月,笔者自拟痛经方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13~28岁,平均18岁,未婚48例,已婚未孕12例。经B超等检查均未发现生殖器器质性病变。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治疗  痛经方:川芎15g,丹参12g,红花10g,泽兰15g,延胡15g,乌药10g,香附12g柴胡12g,当归12g,鸡血藤20g,白芍15g,甘草6g。加减:月经量多有热者去丹参、当归,加生地12g,丹皮12g;寒甚者加吴茱萸10g,炮姜10g,艾叶10g;血瘀甚者加五灵脂10g,炒蒲黄10g(包煎)。呕吐者加陈皮12g,姜半夏15g;痛及腰者加续断15g,杜仲12g;前后二阴坠胀者加炒金铃子12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每次月经来潮前6天开始用药,服6剂,连续治疗4个月经周期。

    2.2  耳穴贴压  选穴:子宫、腹、肝、肾、内分泌。以王不留行籽1粒,用适当大小的(约0.6cm×0.6cm)伤湿止痛膏,贴于选好的穴位上。尔后用拇、食指夹压之,以刺激耳穴,使患者产生酸、麻、胀痛、热等感觉为度,并嘱患者每日按压4~6次,每次3~6min,经前2天开始,疼痛消失停止。连续耳穴贴压治疗4个月经周期。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行经小腹疼痛及其余症状消失,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好转:行经小腹疼痛较前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基本消失。无效:行经小腹疼痛及其余症状无明显改善者。

    3.2  治疗结果  治愈42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19岁,2007年4月23日就诊,患者自13岁月经初潮起,每次行经,小腹呈持续性胀痛,直至瘀块排出后疼痛缓解,以往常服中药或西药止痛药治疗,间或疼痛减轻,但未愈。B超检查,未发现生殖器器质性病变。就诊时,小腹胀痛明显,坐卧不安,面色少华,行经第2天,经量中等,经色暗红,有瘀块。平素周期28~30天,经期4~6天,二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紧滑。证属气滞血瘀,拟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方用痛经方加减。川芎15g,丹参12g,红花10g,泽兰10g,延胡5g,乌药10g,柴胡12g,鸡血藤20g,当归12g,艾叶10g,白芍15g,甘草6g二剂,同时耳穴贴压,选用子宫、腹、肝、肾、内分泌。嘱忌生冷、辛辣、调情志,避风寒,注意休息。患者经中药及耳穴贴压,治疗4个月经周期,行经小腹疼痛消失,经前后无其他不适,随访1年未复发。

  5  讨论

    原发性痛经主要以经行腹痛为主,青少年女性多见,多发于月经初潮2~3年的青春期妇女,或未生育年龄的妇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青春期学业负担重,本病的发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经期或经期前后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方中川芎既能活血祛瘀以调经,又能行气开郁而止痛,丹参善调妇女经脉不调,与红花、泽兰配伍以活血通经。延胡、乌药行气止痛,柴胡、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鸡血藤、当归养血活血止痛,白芍配甘草酸甘缓急止痛。全方配伍具有理气活血,养血止痛之效。现代研究发现,有规律地刺激耳穴子宫、腹、肝、肾、内分泌,可双向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生理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而达到活血通络止痛之效。中药与耳穴贴压并用,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满意,且方法简单易行,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单位:402160 重庆,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

作者: 王和贞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