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9卷第11期

静脉输液中引起渗漏的几种处理方法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静脉输液渗漏处理方法静脉输液是防病治病和抢救生命的重要给药途径,但在临床工作中,因一些主客观原因而可能出现药物外渗或渗漏损伤,因此,及时观察和处理渗漏问题,是保障病人治疗的一个重要问题。1常引起静脉输液渗漏的药物1。6抗癌药物类(略)。2输液渗漏的处理方法一旦发生渗漏,应......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静脉输液 渗漏 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是防病治病和抢救生命的重要给药途径,但在临床工作中,因一些主客观原因而可能出现药物外渗或渗漏损伤,因此,及时观察和处理渗漏问题,是保障病人治疗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常引起静脉输液渗漏的药物

    1.1  抗生素类

    1.1.1  青霉素类  青霉素钠、舒氨西林、氨苄青霉素、新治君等。

    1.1.2  头孢菌素类  头孢唑啉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噻吩钠、头孢呋新钠、头孢噻肟钠、头孢米诺钠等。

    1.1.3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等。

    1.1.4  氨基糖苷类  卡那霉素、丁胺卡那、妥布霉素等。

    1.1.5  其他  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磷霉素、白霉素等。

    1.2  高渗溶液  甘露醇、山梨醇等。

    1.3  阳离子溶液  氯化钾、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等。

    1.4  升压药  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等。

    1.5  扩血管药  葛根素、丹参、碟脉灵、血栓通、培丙脂、丹奥等。

    1.6  抗癌药物类  (略)。

    2  输液渗漏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生渗漏,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组织的毒性作用。

    2.1  治疗原则  (1)促进液体重吸收。(2)使用拮抗剂药物效应。(3)灭活外渗药物的毒性。

    2.2  具体方法

    2.2.1  对血管刺激性较小的药物  如抗生素类:(1)肿块<5cm×5cm时,可采用热敷方法(拔针4h后可进行)。(2)肿块>5cm×5cm时,应及时给予硫酸镁或呋喃西林湿敷。(3)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局部产生无菌炎症反应)如:红霉素或沙星类药物,应给予冷敷(收缩血管,减少吸收,灭活药物毒性)或硫酸镁湿敷(预防小血管内膜炎),也可采用0.5%的654-2溶液湿敷(可对抗微血管痉挛,提高细胞免疫及补体含量,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而达到增强自身抵抗力,控制炎症的目的)。

    2.2.2  阳离子溶液与高渗溶液  (1)钙剂:首选硫酸镁湿敷(因其对抗作用强),其次,也可采用0.5%654-2湿敷。(2)甘露醇发生渗漏时,初期可用热敷,也可用硫酸镁湿敷,还可采用75%的酒精湿敷。

    注意点:渗漏超过24h以后,不可热敷。因为此时,局部皮肤苍白,之后逐渐转暗红色,可产生局部出血,如此时热敷,可造成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代谢增强、细胞耗氧量增加,可加速组织坏死。

    2.2.3  扩血管药物  上述方法均可采用。

    2.2.4  升压药  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等,渗漏轻微时-热敷、严重时按医嘱处理,可局部封闭,654-2湿敷等(也可用酚妥拉明封闭,氢化可的松湿敷)。

    2.2.5  抗肿瘤药物  少量渗漏:只要可疑渗漏,立即停止输注,然后先将针内药回吸出来,再注入5~10ml生理盐水,稀释局部药物浓度,同时冰敷(收缩血管、减少吸收、缓解疼痛、抑制局部炎性反应)。其他按医嘱执行。

    抗癌药物应行二步注射法:盐水引路-药物输注-盐水冲注。


作者单位:吉林延吉,延边大学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