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年第9卷第12期

婴儿与儿童血管瘤100例治疗的临床观察体会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血管瘤是发病比较高的疾病,不及时控制任其发展,会造成不可改变、不可逆的终生形体上的畸形,甚至危及生命。血管瘤是血管异常领域当中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的常见病,尤以婴儿、幼儿与儿童发病为著。为了使患血管瘤未得到治疗的患者选择最佳的疗法,而作以疗效观察。方法将患有血管瘤的婴儿、幼儿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血管瘤是发病比较高的疾病,不及时控制任其发展,会造成不可改变、不可逆的终生形体上的畸形,甚至危及生命。血管瘤是血管异常领域当中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的常见病,尤以婴儿、幼儿与儿童发病为著。为了使患血管瘤未得到治疗的患者选择最佳的疗法,而作以疗效观察。方法 将患有血管瘤的婴儿、幼儿与儿童因其家长多方就诊咨询,并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预后结果不同。把不同的治疗方法疗程中的护理、疗程长短、疗程中有无痛苦、辅助治疗、复发率、对临近器官影响、局部瘢痕大小、有无副作用、愈后结果9项进行对比,总结出护理难度系数小、疗程时间短、疗程中痛苦小、辅助治疗简捷、复发率小、对临近器官无影响、局部瘢痕小、副作用小、愈后结果理想的确定为最好治疗方法。结果 在100例婴儿与儿童血管瘤治疗的疗效观察中认为手术、激光是治疗血管瘤最佳疗法。结论 通过此种方法的疗效比较,指导婴儿与儿童血管瘤疾病治疗,在临床上为患者就医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  血管瘤;增生;退化;内皮细胞前体;突变;超脉冲激光机

血管瘤是血管异常领域当中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的常见病,尤以婴儿、幼儿与儿童发病为著,然而不能正确、准确诊断,就更不能使患者及时、合理治疗。我们儿科接触到患有血管瘤的婴儿、幼儿与儿童因其家长多方就诊、咨询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也就同样取得了不同疗效。为了选择最佳的疗法,我们把100例婴儿、幼儿与儿童血管瘤治疗的临床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男24例,女76例;年龄最小52天,最大12岁,平均年龄3岁。观察方法为不管是什么原因来我科就诊的患儿只要我们发现有血管瘤就嘱其做相应的治疗,并对不同治疗方法得到不同疗效进行对比。

    1.2  治疗  治疗方法很多,我们仅将基层医院可行的方法报告如下。

    1.2.1  手术疗法  对于血管瘤的三个不同的阶段,外科医生都能够给予有效的治疗。常规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可一期限完成、也可分期完成。这种手术方式对治疗位于唇部及眼睑的血管很有效。但因为大多数血管瘤是球形的,残留的切口瘢痕二期可再进行切除。手术的结果是使术后瘢痕降低到最小以使其周围的组织器官畸形降到最低。

    1.2.2  激光治疗  超脉冲激光可将血管瘤除掉,激光后需要保护和促进伤口愈合,但也可能使其溃疡。我们无法预测以上任何一种方法的治疗结果。溃疡性血管瘤通常需要几个星期才能愈合,对于那些体积较小的,对局部治疗不敏感的溃疡性血管瘤,也可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

    1.2.3  药物治疗  位于鼻尖、面颊、唇及眼睑的较小的血管瘤(直径1~2cm),除了可在病灶区用超脉冲激光除掉,也可以注射皮质类固醇进行治疗,这种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方法很有效,它多用来治疗面部表浅的较小的血管瘤。我们观察到皮下萎缩很少发生,即使发生也是暂时的。

    对那些伴有其他损害的血管瘤一线的治疗方案是全身应用皮质激素。氢化泼尼松的开始剂量是每天2~3mg/kg,具体治疗操作是整形外科来完成。到婴儿10个月左右时停药。如停药后出现反弹,应再进行一段短期的药物治疗。

  2  结果

    通过100例婴儿与儿童血管瘤治疗的疗效观察认为手术、激光是治疗血管瘤最佳疗法。

  3  讨论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婴儿、幼儿与儿童皮肤血管瘤发病率为4%~10%,其中女婴的发病率较高,女男比例为3:1或更高。血管瘤常单发,但有近20%的血管瘤散发于躯体皮肤的各个部位。如果同时伴发5个或5个以上的病灶常提示血管瘤累及其他器官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肝脏、胃肠道以及脑部。约有1/3或更多的血管瘤在婴儿刚出生时就已经出现,表现为灰白色的小点、毛细血管扩张、红色斑点、或假性皮下血肿。大多数血管瘤一般出现在患儿两周时,如果血管瘤侵袭的比较深,或能直到患儿3~4个月时才会发现。还有一种叫做先天性血管瘤的血管瘤变异体(在患儿出生时即已完全生长成熟),它是一种隆起的,淡蓝色的,圆顶状的肿瘤,经常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并且边缘呈灰白。这些胎儿时期的血管瘤临床表现完全不同,大多数很快退化,但也有一些根本就不退化。

    3.1  血管瘤发病机制  有关资料表明:婴儿血管瘤以快速增生缓慢退化为特点,并伴有血管发生相关因子和阻断因子间的时相专一表达模式。有证据显示血管瘤起源于胎儿或胎盘的内皮细胞前体的克隆增生体细胞(突变)退化而来,处于那些可变的细胞系或由肿瘤所激发。

    组织病理:增生期(0~1岁)主要表现为内皮细胞的增生,以及血管活性肽和参与重塑细胞外基质的酶的正调节。在退化期(1~7岁)主要表现为血管生成向下调节,内皮细胞的凋亡以及肥大细胞的聚集(包括其他的基质细胞)。退化期后(7岁以后)的病理标本显示有成熟的毛细血管大小的静脉(被多层基底膜包裹)和一些残存的被纤维脂肪组织包裹的回流静脉。

    3.2  鉴别诊断  一定要记住“并不是所有的血管瘤看上去都像草莓”;“并不是所有看上像草莓的病灶都是血管瘤”。位置较深的血管瘤特别是在颈部或躯干时常容易和淋巴、静脉畸形相混淆。先天性血管瘤经常被误认为是血管畸形,特别是大的动静脉分流存在时。毛细血管扩张性血管瘤类似于毛细血管畸形。在下肢,斑点形式血管瘤常提示外阴部溃疡的存在,它能产生足够的动静脉血流直接损害成充血性心力衰竭。

    3.3  影像学特征  血管畸形的临床诊断有时需要影像学的检查。

    3.3.1  超声检查  处于增生期的血管瘤,超声波检查显示为一个呈固态实质的不连续的团块,在血管瘤内及周围可见血管内血流速度很快。超声波检查可有效的区分位置较深的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但瘤即使是很有经验的超声学家也很难将幼稚血管瘤区分出来,特别是先天性血管瘤与动静脉畸形(AVM),因为超声显示两者的血流速度很快。

    3.3.2  磁共振影像学  处于增生期的血管瘤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是T1加权呈中等强度T2加权呈中等强度的实质性病灶。MRI快速度回波序列证实流动的白点代表血管的高血流量,用钆可显示为高密度均质增强。处于退化期的血管瘤影像学可见血管的血流量减少,营养和回流血管的大小和数量亦减少,而脂肪小叶的数量增加。处于恢复期的血管瘤在MRI上则几乎看不到血管。

    3.4  治疗  无论是手术治疗、激光治疗、药物治疗,大多数血管瘤是范围较小的并且对身体损害较轻的病灶,在儿科医生的照料下通常能够痊愈。痊愈后病灶区的皮肤大部分或恢复正常,或残留轻微的损伤。手术、激光以及药物治疗都有可能反复几次,这是正常的,它能限定血管瘤体的继续发展和增大。多次操作更主要的目的是可以使瘢痕、畸形降到最小。其他的一些血管瘤因为它们的体积、生长的速度、所在的位置及伴随时间延续有并发症而需要再进行治疗。另外一些血管瘤可导致身体外观的畸形,例如不可逆性的皮肤损伤、软骨的畸形以及纤维脂肪沉积物的形成。在血管瘤的增生早期,我们很难预测其生物学行为以及将来的转归。随着药物剂量的递减,这种面容也会随之消退。应用上述激素疗法还可以产生一些我们容易忽视的并发症,其中较严重的包括:感染、高血压、肌病以及骨吸收。当血管瘤伴发溃疡时清洁伤口,疼痛是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局部应用抗生素,及覆盖敷料。一些溃疡性血管瘤需要特别监护。局部清创覆盖敷料对一部分病灶是有效的治疗,而且在基层医院比较可行。

    在给药的最初阶段,患儿可能出现低热。其他暂时的毒性反应还包括肝脏转氨酶增高,中性白细胞减少以及贫血。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痉挛麻痹(发生率可达20%),但如果发现得早,及时停药,该并发症还是可逆的。此外,对于一个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的血管瘤是否应实施外科切除手术还有待讨论。总结起各种治疗方法,我们认为手术、激光的方法优于药物治疗,应该首选前两种。当机体状态不允许情况下再选择药物治疗。


作者单位:吉林榆树,榆树市医院儿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