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9年第10卷第12期

儿童带状疱疹18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儿童带状疱疹临床分析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科常见疾病,儿童发病率较低,近年小儿带状疱疹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科在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门诊诊治小儿带状疱疹18例,现报告如下。3临床表现18例患儿就诊前病程平均3。所有患儿都有带状疱疹典型皮肤特征,即在红斑或正常皮肤上......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儿童 带状疱疹 临床分析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科常见疾病,儿童发病率较低,近年小儿带状疱疹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科在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门诊诊治小儿带状疱疹18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例均为我科门诊患儿。其中幼儿园9例(50%),小学4例(22.22%),散居(未入托)5例(27.78%)。 男10例(55.56%),女8例(44.44%)。年龄最大10岁,最小1岁,其中8~10岁7例(38.89%),6~7岁5例(27.78%),4~5岁4例(22.22%),2~3岁1例(5.56%),1~2岁 1例(5.56%)。

  1.2 患儿发病季节分布 春天8例(44.44%),夏天2例(11.11%),秋天2例(11.11%),冬天6例(33.33%)。

  1.3 临床表现 18例患儿就诊前病程平均3.5天。4例发病前无明显诱因,14例患儿发病前有明显诱因(1例发病前有腹泻、10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2例发病前有疲劳运动、1例发病前有外伤)。患儿中 2例皮疹(11.11%)发于右面部,1例(5.56%)发于左面部,5例(27.78%)发于右胸背部,2例(11.11%)发于左腰部,1例(5.56%)发于右腰部,3例(15.15%)发于左下肢,2例(11.11%)发生于右下肢。2例(11.11%)先有皮疹后有疼痛,2例(11.11%)只有皮疹无疼痛,14例(77.78%)皮疹疼痛同时发生。除一例疼痛波及到对侧外其余的均为单侧神经痛。 所有患儿都有带状疱疹典型皮肤特征,即在红斑或正常皮肤上出现簇性粟粒大小红色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互不融合, 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分布,排列呈带状,不超过中线。

  1.4 实验室检查 18例患儿肝肾功能皆正常,血常规2例白细胞总数升高,1例降低,1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3例中性粒细胞降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1.5 治疗方法 (1)全身用药:<4岁口服病毒唑含片0.1g,每日3次,连用7天;>4岁口服伐昔洛韦0.15g,每日2次,共7天。以上患者同时口服维生素C 0.1g,每日3次,肌注维生素B1 0.05g,每日1次;肌注维生素B12 0.125mg,每日1次,共6天。有疼痛症状的患儿因疼痛较轻均未应用止疼药。(2)局部用药:上述患儿中皮疹未破溃糜烂者外用炉干石洗剂,每日2次, 4例因疱壁破裂有糜烂面患儿皮疹局部给予2%硼酸液湿敷,每日2次,糜烂面干燥后然后再外用复方氧化锌油。

  2 结果

  治疗1周后,上述所有患者自觉症状消失,皮疹消退达临床痊愈,无遗留后遗神经痛。

  3 讨论

  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为“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具有嗜神经和皮肤的特性[1]。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或机体抵抗力下降的中青年人和老年人(发生在儿童较少见)。本组18例患儿中,男女患病比例相当,可见小儿带状疱疹男女两种性别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本组患儿大部分在发生带状疱疹前有明显诱因。患儿冬春季节发病率高与文献报道的带状疱疹好发于春秋两季不一致[2]。分析本组患儿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可能与儿童在冬春季节易受病毒感染,引起感冒、发热等降低了机体免疫功能或抵抗力致使潜伏在体内神经节或脊后神经根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而引发带状疱疹。本组患儿中8例(44.44%)曾患水痘,水痘为初发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于体内。另外10例以前未曾患过水痘,推测其以前可能有隐性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上述所有患儿病程较短,用药效果较好,未发生后遗神经痛。

【参考文献】
   1 朱学骏,顾有守,沈丽玉.实用皮肤性病治疗学,第3 版.北京:北京大医学出版社,2006,95.

  2 王光超.皮肤病及性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781.

  

作者: 姚春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