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10年第11卷第4期

影响中药疗效因素的探讨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关键词】中药疗效本文仅就近几年中药质量中发现的问题,从中药的来源、生产加工、保管贮存、炮制等几个方面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及其对疗效的影响作如下探讨。1中药的真实性中药的真实性其一般概念系指中药来源的品种而言,《药品管理法》中假药的概念和《中国药典》凡例中中药的来源一条,已将这一概念扩......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中药 疗效

本文仅就近几年中药质量中发现的问题,从中药的来源、生产加工、保管贮存、炮制等几个方面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及其对疗效的影响作如下探讨。

  1 中药的真实性

  中药的真实性其一般概念系指中药来源的品种而言,《药品管理法》中“假药”的概念和《中国药典》凡例中“中药的来源”一条,已将这一概念扩大到包括用药部位、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范畴。

  1.1 关于品种问题 中药由于来源广、品种多,加上历代本草沿袭的错误,伪品及混淆品的误传、误用以及地方习惯用药的不同,致使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品种未能彻底澄清,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品种不少,阴差阳错,张冠李戴者甚多。如将香加皮当五加皮,滇枣仁当酸枣仁,西青果当青果,九节菖蒲当石菖蒲等。还有些个体经营者和游医药贩甚至以华山参冒充人参,以川红花冒充藏红花,以藏羚角冒充羚羊角,以水牛角冒充广角、犀角,直接影响中药疗效的发挥。如山楂,《中国药典》1990版收录了山里红、山楂和野山楂3个品种,前2个作为北山楂,后一个为南山楂,习惯上认为南山楂质次,在1995版的修订工作中,对南、北山楂的质量与其化学成分做了大量的工作,结果证明北山楂除含有与南山楂相同的黄酮类成分外,还含有大量的糖和多种有机酸成分,而南山楂含糖和有机酸甚微,因此南山楂不具或几乎不具有药典规定的消食健胃的功能,所以《中国药典》1995版只收载北山楂并增加了总酸量限度[1]标准。 考虑到南山楂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降压、增强冠脉血流量、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将南山楂功效修改后,拟收载于部颁标准。

  1.2 关于药用部位 药用部位一般系指除去非药用部分的商品药材。植物药材的去芦、心、皮、毛,动物药材的去头、足等对中药疗效都有实际意义,在中医用药理论上也具有科学依据,不同的药用部位疗效不相同。如麻黄茎发汗而根则止汗,山茱萸肉主补有益肝肾、涩精固脱,逐寒湿痹之功,核则主敛,疗效相反,一植物不同的药用部位,亦可为不同的药物如马兜铃,其根为青木香。

  1.3 关于采收季节 古代医学家李杲曰:“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说明药材的质量与产地和采收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仅以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来看如草麻黄中的生物碱,春天含量最低,7~9月含量达到高峰,故应有秋季采收;薄荷在生长初期挥发油几乎不含薄荷脑,但到开花末期薄荷脑含量急剧增加[3];槐米是植物的干燥花蕾,其主要成分为芦丁,如已开花结果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故《中国药典》1995年版要求花蕾含芦丁不少于20%,花不少于8%;根据历代本草记载,结果近几年国内外对茵陈的研究,其利胆成分如6,7-二甲氧基香豆素在幼苗中不存在,仅存在于花序和果序中,茵陈香豆酸(A、B)等均在花蕾期的花序中出现,含量高峰是9月份,药理研究也证明9月份(花期)采收的样品较4、6、8月份采收的样品利胆作用强,故《中国药典》1995版规定春季幼苗高60~7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3]。

  1.4 关于产地加工 在工作中发现,连翘不去心,丹皮不去皮或木心,浙贝母不撞去皮,天麻、明党参不蒸,黄芩不及时蒸或炮制不当使黄芩苷分解,黄芪、牛膝等不去芦头和须根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直接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

  2 保管贮存

  近年来由于保管贮存不当致使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发霉、虫蛀、走油、变色、气味散失以及潮解、腐烂等变质现象不胜枚举,至于对疗效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3 炮制不当

  陈家谟在《本草蒙荃》一书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充分说明炮制对中药疗效的影响,然而一些公司处理药物不遵循“少泡多润”的原则,该炒不炒、该炙不炙或炮制不当的现象依然存在。如槟榔水泡后切片,降低槟榔碱的含量;苦杏仁氵单法操作不当,致使苦杏仁苷分解影响疗效等。加之处方应付混乱、生熟不分、千篇一律等情况严重存在,如处方未注明制的药物,一律付炮制品,注明制的药物也仅付一种炮制品,例如黄柏有酒、盐炙之分,黄连有酒、姜汁、胆汁炙之分,半夏亦有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之分,有的单位有啥给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的疗效。

  4 药品名称规范化

  当前一些药房、药店、医生处方以及书籍、杂志都出现一些不规范化的名称,如木通、茴香、沙参、贝母、菖蒲等国家标准中,属于根本不存在的药材名称。如不注意,混用,将对疗效产生影响。

  小结: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诸多,但只要充分应用药理和中药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就一定能够发挥和发扬中药的特色与优势,保证和提高中药的质量与疗效,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何晓山,李秀芳. 开展中药药理学探索性实验教学的体会.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2):60-61.

  2 王本祥,周秋丽. 关于中药活性成分的认识及其研究方法.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10-13

  3 付亚丽. 浅谈中药炮制与药理作用影响. 江西中医药,2001,32(2):195-196.

  

作者: 栗 艳,孙 静,杨 林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