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10年第11卷第6期

不典型川崎病12例临床表现

来源:中华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12例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大于5天伴咳嗽,均有冠状动脉损害。结论不典型川崎病亦多发......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008年3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12例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大于5天伴咳嗽,均有冠状动脉损害。结论 不典型川崎病亦多发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早期行冠状动脉超声检查利于早期诊断。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

 为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我们对收治的12例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转归进行了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10年3月间我科收治的12例病例,其中男8例,女4例,男女之比2:1,年龄10个月~5岁,10个月~3岁10例,3~5岁2例。

  1.2 诊断方法 不典型川崎病采用日本川崎病研究班推荐的川崎病诊断标准[1]。并除外EB病毒,肺炎支原体,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12例患儿均送检血常规,尿常规,CRP, ESR,心肌酶,肝功生化,做心电图,心脏超声,X线检查。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12例患儿均表现为持续发热大于5天伴咳嗽,发热多为中等度发热,咳嗽不剧烈,仅2例有双眼球结膜充血,2例颈部淋巴结肿大大于1.5cm,1例有杨梅舌,全部病例均有冠状动脉扩张,冠脉扩张标准参照文献[2,3]。血沉及CRP均增高,白细胞升高4例,占33.3%,血红蛋白88~100g/L 10例,占83.3%,血小板升高8例,占66.75%,X线表现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

  2.2 治疗与转归 所有病例均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用量为1g/kg,5~6h输入,每日1次,共2日。同时口服阿司匹林30~50mg/(kg·d),11例患儿在IVGG后当日体温下降,第2日体温正常,1例患儿IVGG后第3天体温一过性38℃,未用退热药自行降至正常。咳嗽症状亦随之好转消失,IVGG在发热6~8天使用,住院10~12天复查心脏超声9例正常,3例出院1个月正常。阿司匹林于热退后3日减为5~10mg/(kg·d)口服至冠状动脉正常,总疗程6~8周。

  3 讨论

  川崎病(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全身血管炎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其病因未明。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观察表明,KD是由感染因素引起的。而且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链球菌致热外毒素(SPE)等微生物毒素类超抗原和细菌热休克蛋白(HSP)65抗原模拟宿主自身抗原的致病作用可能在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病程早期为全身微血管炎,约5日表现为冠状动脉内膜炎,10日左右波及全层动脉,约12日部分病例在急性期形成冠脉瘤,急性期后可有冠状动脉瘤血栓形成,内膜异常增厚,钙化,血浆成分浸润,肉芽增生,继而机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闭塞或血管再疏通。为小儿时期并发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疾病,10天内未经及时治疗者冠状动脉病变达25%~40%。典型川崎病不难诊断,不典型KD如本组病例大部分仅表现发热,咳嗽,而无KD的手足硬性水肿,不定型皮疹,口唇潮红等典型表现,如无临床经验很难确诊,容易误诊漏诊,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故临床有持续发热不退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特别是发热大于1周者应警惕KD[4],早期给予心脏超声检查,检验血ESR,CRP,血常规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全国小儿心血管学习班讲座讲义.川崎病和心血管并发症.日本川崎病研究班,2002:5.

  2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1-213.

  3 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704.

  4 刘跃梅.大众卫生报,2003-12-25.

作者: 桂红美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