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5期临床护理

强化护士法律意识 规范护理职业行为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强化法律意识可以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品德,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渎职,疏忽大意等护理纠纷的发生。因此,护士应不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强化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护士的行为,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护士自身的权益。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法律观念的增强,公民自我保健意识和......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强化法律意识可以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品德,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渎职,疏忽大意等护理纠纷的发生。因此,护士应不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强化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护士的行为,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护士自身的权益。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法律观念的增强,公民自我保健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加强,病人的合法权益一旦受到损害,就要追究法律责任。然而在护士中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1] ,由此给双方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强化护士法律意识已成为护理管理者迫在眉睫的任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 强化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1.1 强化法律意识是医院健康发展的需要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及高新技术的应用,护士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对象不断增多,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复杂,处理不好则会增加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这就要求护士不但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高水平的技术与高质量的服务,更应具有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因查对不严、观察不细引起护理纠纷,不但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给医院造成极坏的影响,因此护士的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的高低与医院的发展是有内在联系的。
   
  1.2 强化法律意识是确保病人权益,优化服务质量的需要 病人就医标志着医院与病人建立了合同关系,彼此都具有了权力和义务。病人是市场消费的特殊群体,在接受医疗消费过程中,享有人身、财产不受损害的权利。因此,这就要求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考虑到病人的权益,尊重病人的权利。了解自身行为的社会要求及社会规范,对护理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后果要有预见性,自觉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确实把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目标的整体护理工作做好。使每个病人都能得到安全、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
   
  1.3 强化法律意识是确保护士合法权益、适应发展的需要《护士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护士的权力和义务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制约 [2] 。我国《宪法》也明文规定;保护公民的人身权益,人格尊严不受任何人侵犯。护士作为公民,理应懂法,运用法律的尊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病人应用法律武器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护理工作的科学性、服务性,稍有疏忽,难免发生医疗纠纷。一旦发生纠纷,护士可能成为被告、证人等角色,怎样承担这些角色,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有关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强化法律意识的主要对策
    
  2.1 加大普法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随着国家法制进程的加快,与护理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如《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医疗机构要将这些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纳入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范畴,结合护理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培训,使广大临床护理人员增强法律意识,认真学法、守法、用法。要坚持“三性”,一是经常性:对护理人员要进行坚持不懈的法律知识教育,从法律的角度审视日常工作。二是针对性: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法律的角度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巡视病房要有记录,书写护理文书时应避免可能引起的法律纠纷的陈述,护理用医疗废弃物要及时消毒处理。三是实效性:要重视法制教育的效果,用法律规范护士的行为,教育护士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三查七对”制度、危重病人床边交接班制度、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护理岗位责任制等,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2 强化医德医风、在法律的框架内做好护患沟通 护理职业是人类崇高的职业,医疗护理工作又有其特殊性、风险性、局限性。要教育护理人员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和道德情操,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病人的痛苦和生命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增强服务意识,在相关法律的框架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满足病人的需要。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钻研和提高业务能力,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强化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对待病人一视同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最终使护理行为受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共同约束。
   
  2.3 护理专业应增设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课程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护理人才,护理专业应增设法律知识课,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增强法律课授课的针对性,使学生了解护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对实习生要加强管理,实习医院应加强对实习生的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带教老师要能够从法律角度去规范护士的实习行为。使学习拓宽知识面,充实临床经验,不断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4 运用法律知识正确维护护士的正当权益 护理工作直接面对患者,发生医患纠纷时护士往往是病人的首要攻击对象。能否正确维护好自己的正当权益,取决于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以及处理问题的合理性、合法性。在正常的医疗护理不被病人理解时,应当理智高于一切,解释无效时,请示上级处理;当护士人身安全和正常医疗秩序受到干扰时,请保卫科、院部领导到现场,或拨打110帮助解决;当可能发生纠纷时,要冷静、语言审慎;当护士人身受到损害时,要保留固定证据,争取现场目击证人笔录,可依法提出诉讼。总之,要依法通过各种途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自觉地维护病人的权益,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优质的服务质量赢得全社会的信赖。
     
  参考文献
    
  1 杜治政.护理学新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33,544-557.
   
  2 林菊英.金桥.中华护理全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

  作者单位:224000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作者: 李翠兰 2005-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