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6期检验与临床

自然流产患者的6种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原因不明自然流产与6种抗体的因果关系。结果AsAb检出率为24。82%,抗透明带抗体检出率为6。流产的次数与6种抗体阳性结果没有明显的变化。...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原因不明自然流产与6种抗体的因果关系。 方法  采用间接ELISA法。 结果  AsAb检出率为24.75%,EMAb检出率为38.61%,AHCG检出率为25.74%,AoAb检出率为18.81%,ACL检出率为17.82%,抗透明带抗体检出率为6.93%。流产的次数与6种抗体阳性结果没有明显的变化。流产中出现1~3种抗体以AsAb+EMAb+AHCG为多见。但EMAb+ACL+AHCG抗体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 结论  通过202例自然流产患者的6种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抗子宫内膜抗体、抗精子抗体、抗HCG抗体最为常见;抗子宫膜抗体、抗心磷脂、抗HACG随流产次数的增加而升高。
       
    
  原因不明,反复自然流产的病因比较复杂。据有关文献报道,20%的患者与遗传学、解剖学、内分泌学、感染因素有关,80%的患者为不明原因。随着近代生殖免疫学的发展,原因不明的自然流产是否与母胎间免疫不平衡,胎儿同种抗原反应低下,无法产生封闭抗体而致胎儿移植失败有关。为此,我们对202例早期自然流产的患者检测了血清中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抗HCG抗体,抗透明带抗体以及抗心磷脂抗体。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2例反复自然流产病例大部分来自本院妇产科、不孕症专科门诊,部分来自各县(市)妇幼保健院。就诊者的年龄在22~39岁,平均年龄27.5岁。流产次数1~5次,其中流产1次78例,流产2次59例,3次以上65例。所有病例均通过体格检查,排除生殖道畸形,内分泌异常、感染以及外周血染色体异常。

  1.2 标本的采集与检测方法
   
  1.2.1 标本的采集 抽取静脉血3ml,分离血清置-20℃冰箱待检。
    
  1.2.2 检测方法 采用间接ELISA法(试剂由德国-北京贝尔生物公司提供)。

  2 检测结果
    
  2.1 各组血清中6种抗体阳性检出率及阳性结果构成比 见表1。 

  表1 6种抗体结果构成比(略)
   
  2.2 自然流产次数与6种抗体阳性的关系 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6种抗体阳性率没有明显的变化,EMAb和AHCG、AsAb检出率较高,但无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2。

  表2 流产次数与6种抗体的关系(略)
   
  2.3 自然流产中出现抗体次数 流产中出现1~3种抗体,以AsAb+EMAb+AHCG为多见,随流产次数增加出现EMAb+ACL+AHCG抗体的比例明显升高(P<0.01),只有一种抗体是同等机会出现。在2种或3种抗体中出现EMAb频率最多,其次是AHCG,再次是AsAb和ACL抗体,但与流产次数没有明显的关系(P>0.05)。
    
  3 讨论
    
  人类的妊娠是否顺利,免疫排斥是重要因素之一,从免疫学来认识自然流产则是免疫排斥的一种形式。排斥反应主要取决于免疫反应和免疫调节过程 [1] 。当妊娠时不能封闭抗体和抑控混合淋巴反应,致使母体免疫系统排斥胎儿,而发生自然流产 [2] 。为此,从以下几方面对自然流产与抗体的关系进行探讨。
   
  3.1 抗精子抗体与自然流产 当生殖粘膜上皮屏障遭破坏,抗精子抗原与B淋巴细胞接触,经巨噬细胞吞噬后将精子抗原传送至盆腔淋巴细胞内辅助T淋巴细胞,引发抗精子反应形成抗精子抗体而影响精、卵的融合,干扰着床胚胎的生长并使之变性、坏死。本结果显示:随流产的增加而抗精子抗体逐渐下降,提示单纯抗精子抗体而引起流产的可能性较小,若AsAb+EMAb同时出现阳性则应引起高度关注。
   
  3.2 抗子宫内膜抗体与自然流产 子宫内膜是胚胎着床和发育的场所,其基本功能正常与否是胚胎种植成功的关键。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内膜脱落碎屑的细胞溶质中,被体内免疫系统作为“外来异物”而识别,刺激机体大量巨噬细胞进入盆腔,内膜碎屑被吞噬后,其抗原决定簇被识别和强化,继而提呈给T、B淋巴细胞,激活后与自身靶细胞-内膜组织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并沉积在内膜中,导致病理性改变,孕激素分泌不足干扰胚胎的生长致使流产 [3] 。本结果阳性检出率为38.61%,与王丽秀 [4] 等同。与流产次数无明显关系,是早期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结果阳性出现率最高与其他5种抗体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3 抗卵巢抗体与流产 抗卵巢抗体是卵巢颗粒细胞,卵母细胞,黄体细胞和间质细胞及透明带的自身抗体 [5] 。因其抗原表达反应导致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过渡应答引起自身性卵巢炎,患者体内产生抗卵巢抗体具有影响内分泌功能,产生细胞毒作用,破坏孕卵,导致自然流产。本组结果与流产次数无差异。
   
  3.4 抗HCG抗体与流产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由胚胎产生,是维持早期妊娠的主要激素。抗HCG抗体是一种体内HCG的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一是直接中和HCG黄体作用,由于黄体不能维持正常水平使其自然流产;二是直接针对产生HCG的滋养层细胞导致分泌不足而引起流产。本结果阳性检出率与流产呈抛物线性。
   
  3.5 抗心磷脂抗体与自然流产 近年来,人们认识抗心磷脂抗体是否造成胎儿丢失,据张新宇 [6] 、李翘竹 [7] 等报道,抗心磷脂抗体在原发、继发性反复流产患者体内的阳性率高达45.10%和44.4%。均高于正常人群(P<0.05)。本结果阳性率远低于该报道,且与其他5种抗体也无明显关系。关于抗心磷脂抗体导致流产的机理,是由于该抗体与血管内皮的磷脂结合,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阻止释放花生四烯酸等,还是因封闭抗原系统不全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6 抗透明带抗体与流产 抗透明带抗体是精、卵识别的关键性介质,是卵细胞外表的特有结构。就移植而言,透明带蛋白与精子蛋白不同,精子成分是外来物,透明带是自身物质。故阳性检出率较其他5种抗体低,当沉积在卵巢透明带上有足够的抗体时,是否影响胚胎的发育,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4 小结
    
  通过202例自然流产患者的6种抗体检测,显示抗子宫内膜抗体,抗精子抗体、抗HCG抗体最为常见;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AHCG抗体随流产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HCG抗体的存在是流产的原因之一。为此,6种抗体的检测可为原因不明的早期流产患者提供病因学诊断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杨贵贞.产科免疫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1):40.
   
  2 牛铭纲,胡云,王梦玫.免疫功能异常与反复自然流产.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3):135.
   
  3 罗丽兰.不孕与不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10.
   
  4 王秀丽.早期流产患者的5种抗体分析.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3,18(2):92.
   
  5 林建华,严隽鸿,林其德.抗卵巢抗体对卵巢组织及其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1):20.
   
  6 张新宇,钱美伦,刘善英.妊娠丢失与抗心磷脂抗体的关系.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1):10.
   
  7 李翘竹,李慧芳,田秀珠.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自身抗体的研究.中华产科杂志,1998,33(1):13. 

  作者单位:343000江西省吉安市妇幼保健院
   
       343700江西省泰和县妇幼保健院(*为并列第一作者)

作者: 张万兴 彭薇萍 李玲 王筱珍 罗文华 邓筠君 2005-6-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