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6卷第9期医学影像

深穿支脑梗死病人皮层的脑功能状态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探讨深穿支梗塞后病人的脑功能状态。方法我们收集了2002年10月~2004年10月的急性深穿支脑梗塞病人58例,和49例健康的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予以(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computedtomographyper-fusionimagining)灌注CT和(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检查,......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为了探讨深穿支梗塞后病人的脑功能状态。 方法  我们收集了2002年10月~2004年10月的急性深穿支脑梗塞病人58例,和49例健康的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予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ing)灌注CT和(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SPECT显示皮层有放射性缺损54例,检出率93.1%。CT灌注成像显示灌注异常49例,检出率84.5%。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深穿支脑梗塞后,皮层的脑血流量减低,皮层功能减低。因此我们应对深穿支梗塞的病人加以重视,保护皮层功能改善皮层供血,预防皮层大面积梗塞的发生。
       
      
  目前我们大多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皮层梗塞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是深穿支梗塞的主要原因。深穿支梗塞时皮层的功能状态如何?是否影响皮层的血流量?没有高血压的深穿支梗塞是否是日后形成皮层梗塞的前兆?国内对此研究少见。我们对急性深穿支梗塞58例病人和49例健康成人行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和磁共振成像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及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检查,观察皮层的脑血流及脑细胞的功能状态,为深穿支梗塞的治疗提供理论线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急性深穿支脑梗塞的病人组:58例患者均为2002年10月~2004年10月的住院患者,诊断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拟订的标准 [1] 。男36例,女22例,年龄54~75岁,平均(62±10.2)岁。既往均无糖尿病史,发病24h以内均为MRI检查结果阴性。其中有高血压病史30例,高脂血症病史的5例,冠心病病史的3例,风心病合并房颤1例。对照组:49名对照成员均为我院门诊健康的查体者。男29例,女20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0±9.6)岁。既往均无神经系统疾患及糖尿病史。脑梗塞组与对照组年龄比较经χ 2 检验,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1.2 检查方法 58例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常规的血生化等检查。24h内行MRI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待病情平稳后做SPECT,CT灌注成像和复查MRI检查。58例均于7天内完成各项检查。
   
  1.2.1 CT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机为西门子公司So-matm Plums4螺旋CT扫描机,在常规轴面CT扫描后一般选取基底节层面,使用Mderad公司的MCT Plus高压注射器,以8ml/s的流速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300mg/ml)40ml,同时开始连续40s的单层动态扫描,图像按时间顺序以1层/s的速率重建。层厚10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220mA。重建的40幅动态图像使用Siemens公司的Perfusion CT专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获得一系列灌注图像。对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异常灌注区。
   
  1.2.2 SPECT检查方法 采用GE-AT-400型SPECT扫描机。显像剂为双半胱氨酸二乙酯(ECD),用 99m Tc标记。25mCi静脉注射,15min后进行脑断层显像,360°旋转采集,每6°采集1帖,采集矩阵64×64,放大倍数1.5。图像经计算机归一化后,重建得到斜断(取OM断面),冠状及矢状三维断层图像,分析采用半定量分析法。
   
  1.2.3 MRI成像 使用1.5Tesia(Symphoay,siemens)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扫描层厚为5mm或8mm。所有MRI检查均由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重复阅读,确定病灶存在与否,并与神经科医师一起确认病灶与现病史,既往史的关系,以判定责任病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8.0软件包对资料进行χ 2 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两组的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的比较结果(略)
    
  3 讨论
    
  早在1979年Kameyama等人就随机研究了脑梗死的尸检资料154例,发现25%为深穿支动脉系统,14%位于皮层支动脉,61%兼而有之。1981年Murai等人又报道了深穿支脑梗死的高血压的发生率为56.8%。而皮层支的为27.1%。故而目前认为高血压是深穿支动脉梗塞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则是皮层支梗塞的主要原因 [2,3] 。但是,两种梗塞往往同时存在,那么二者是如何发展的?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深穿支梗塞的病人,其皮层功能严重受损,且脑血流量明显减低,由此可以看出,深穿支梗塞是日后发展成皮层支梗塞的重要原因。当然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继续开展。我们的结论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对深穿支脑梗塞的病人不能忽视,因为其的皮层功能已严重受损,应积极保护脑功能,预防皮层大面积梗塞的发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默力,贾建平,郑淑兰,等.TIA局部脑血流与血管因素相关性研究.当代医学,2000,6:20-24.
   
  2 You DL,Shieh FY,Tzen ky,et al.cerebral perfusion SPECT i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Eur J Radiol,2000,34:48-51.
   
  3 卢洁,李坤成,杜祥颖.CT脑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初步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4:330-333.

  作者单位:063100河北省唐山市第三医院内二科

作者: 段立君 2005-6-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