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年第3卷第3期临床护理

儿童服毒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案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社会的进步,现代医疗领域的不断开拓,由儿童心理行为障碍所引发的心理卫生疾病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谨此,本人对本院从1992~2002年服毒自杀儿童其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案作一统计分析,共计病例18例。经随访,均无再次服毒行为,学习成绩如常,也无精神后遗症出现。2讨论据国内调查,儿童行为偏离的发生率高达10%......

点击显示 收起

   社会的进步,现代医疗领域的不断开拓,由儿童心理行为障碍所引发的心理卫生疾病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谨此,本人对本院从1992~2002年服毒自杀儿童其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案作一统计分析,共计病例18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例患儿中男6例,女12例。年龄10~14岁。小学二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较好者2例,中等7例,较差9例。独生子女11例,非独生子女7例。个性内向、敏感5例,偏执、任性3例,宠爱8例,脆弱、娇气2例。来自农村16例,其中父母为务农者13例,经商者3例;来自城市者2例。父母文化程度均为初中者12例;父为初中,母为小学者4例;高中者2例。父母离异者3例。家族史中均否认有精神病史。

1.2 发病诱因 学习成绩下降被父母批评打骂10例,占55.6%(10/18);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闹离婚者3例,占16.7%(3/18);因成绩差并与同学吵架被老师批评者1例,占5.6%(1/18)。要求得不到满足与父母闹情绪4例,占22.2%(4/18)。

1.3 护理及随访 给予积极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并与父母双方交谈,正确引导,改变教育方法,缓解或解除患儿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使其能及时醒悟,明白自己的错误行为。17例患儿有悔过之意,1例有厌世情绪,建议转精神科治疗。经随访,均无再次服毒行为,学习成绩如常,也无精神后遗症出现。

2 讨论

据国内调查,儿童行为偏离的发生率高达10%~20%,明显心理障碍性疾病为3%~5% [1] 。本病是一类心理行为主导引起的神经机能失调,患儿往往存在着易感素质,在不良环境及负性精神因素下而发病 [2] 。总结本组18例儿童服毒行为分析如下。现今社会“适者生存”,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学校要求过严,使外界压力与患儿的心理承受能力产生偏差而导致发病。再加上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多数来自农村,在恨铁不成钢的同时实施“皮鞭下出政权”的管教方式,更是加剧了本病的发生。另外,家庭不良环境影响,如本文中因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导致孩子在家庭得不到情感依靠而产生厌世。还有家长平时过分宠爱迁就孩子,当其与同伴吵架或被老师批评或条件得不到满足时,容易闹情绪而意气用事。本文资料显示患儿真正厌世者极为少数,占5%(1/18),大部份为一时情绪所致。

心理护理是儿童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护理措施,本组有效率为94.4%(17/18)。有学者认为,目前对于本病的心理疗法趋于整合,一方面要改变患儿的认知,因为心理障碍包含了认知的偏差或歪曲,认知的改变能促进疗效的稳定与持久;此外家长的言行举止、管教方式、与医务人员的合作程度、来自学校的学习负担、教师的教育方式等,也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疗效 [3] 。因此,儿科护士应多途径多方位普及儿童心理卫生知识,预防为主,指导家长、老师早期发现儿童心理障碍问题,及时采取干预、矫治措施,以避免行为障碍发生,获得最佳效果。通过咨询指导,改变父母和教师不良的教育态度和方式 [4] 。从多渠道灌输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多方面培养其兴趣爱好和乐观向上的性格,提高其心理耐受能力,以利患儿身心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许积德.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应受到重视.中华儿科杂志,1997,35(3):123.

2 魏书珍,衣明纪.家庭因素对儿童个性的影响.中华儿科杂志,1997,35(11):576.

3 Beitman BD,Goldfried MR,Norcoross JC.The movement towar integratˉing the psychotherapies:an overivew.Amj Psychiatry,1989,146:138-147.

4 静进.重视中国儿童少年心理卫生工作及相关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2,5:40-45.

作者单位:318020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作者: 闵 彦 2005-8-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