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年第3卷第8期临床护理

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家庭支持的护理体会

来源:INTERNET
摘要:【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84-2030(2004)08-0751-02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和个体的心理生理反应是发病的重要环节。脑血管疾病的特点是致残率较高,这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积极治疗努力帮助患者康复,减少或减轻后遗症及心理负担是医务人......

点击显示 收起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4)08-0751-02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和个体的心理生理反应是发病的重要环节。脑血管疾病的特点是致残率较高,这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积极治疗努力帮助患者康复,减少或减轻后遗症及心理负担是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不可忽视的工作。下面浅谈一下我科收治的2例典型病例,因家庭的积极配合,取得良好疗效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2例病例,其中1例男性,81岁,诊断:脑干出血,入院时呈昏迷状,另1例女性,72岁,诊断:脑梗塞合并脑出血,入院时呈嗜睡状。病情均危重,通过治疗、护理均康复出院。

    2 临床表现与脑血管病康复的关系

    心理是人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脑血管病患者往往有忧愁、悲伤、痛苦等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的存在可使患者恐惧、焦虑和自卑等。这些不良的心理刺激如果较长时间的存在,可使血压升高,这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不但有引起再出血的可能,而且长时间的血压升高,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可通过中介机制导致脑萎缩,加重肢体功能障碍。又如不良心理刺激导致患者恐惧、沮丧时,可使患者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这对脑血栓患者的康复也是极为不利的,不但有再栓塞的可能,还可累及心、肾等脏器发生病理改变,从而加重脑血管病变,促使病情恶化 [1]。脑血管病突出的症状是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急性期过后或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效果不佳时,就会给家庭成员带来过重的精神、体力、经济等方面的负担,为此就产生自卑、绝望等不良情绪。

     3 对策

    3.1 消除不良的心理障碍 做好患者家庭成员的思想工 作,使其了解病人的心理因素对疾病康复的关系。使得家属先振作起来,充满信心,这才能带动患者,使患者感到亲情的温暖。不要让患者感觉他是家庭的负担、累赘,并需要关心患者的衣食住行。

    3.2 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士应该热情耐心地关心体贴病人,并定期与患者交谈,讲解本病的特点,使其认识到该病不是短时间能治愈的,使他们能面对现实,既来之则安之,否则急于求愈反而不利。通过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识,使患者在良好的环境中增强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和毅力。

    3.3 做好功能锻炼的指导 与患者家属共同拟定康复训练计划。正确指导肢体功能恢复的锻炼方法,促使患者受损功能和生活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为了避免患者中途丧失信心,我们要及时发现患者细小的进步,并告知患者这都是锻炼的成果,以增强患者自觉锻炼的信心和毅力。

     参考文献

     1 刘振华,陈晓红.中年人的心理与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6.

     作者单位:354200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内科

作者: 吴红英 2005-8-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