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年第3卷第10期临床护理

老年人牙病的心理护理

来源:INTERNET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现代医学正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临床实践证实患者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患者配合治疗的程度和疗效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心理问题引起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影响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这些说明当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整体口......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现代医学正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临床实践证实患者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患者配合治疗的程度和疗效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心理问题引起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影响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这些说明当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整体口腔疾病的口腔护理非常重要。本文着重对患口腔疾病的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观察,并对他们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一定成效。

  1 临床资料

    204例患者中,男98例,女106例,年龄52~70岁。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并进行分类。

    1.1 焦虑、恐惧 患者到口腔科就诊,常出现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表现为:疾病的病因、归转、预后不明或过分担忧,担心“钻牙”是否疼痛,怕补牙材料不好;担心拔牙是否术后出血、感染或断根;镶牙病人担心义齿能否恢复咀嚼和发音功能等。

    1.2 自卑、孤独感 患者就诊时,感到一切陌生,尤其无子女亲属陪伴时。担心治疗时间过长,担心治疗费用会增加子女的负担,觉得自己是子女的累赘。

    1.3 怀疑、否认心理 表现为怀疑医生的技术水平,怀疑器械是否经过消毒等。

    1.4 自尊心较强 多见于在职领导干部或离退体干部,前者在单位长期受别人的尊重,后者因资格老,过去对革命有功,在治疗过程也希望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

  2 护理要点

     护士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分析不同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对老人情感的掌握,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治疗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护士热情接待来就诊的每一位老人,认真倾听老人的诉说,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说明疾病的归转和预后,解除其心理顾虑。有些患者的恐惧心理和早先不愉快的看牙经历和回避看牙有很大的关系,Milgrom等认为患者的恐惧心理来自直接或间接与牙科的接触 [1]  ,护士应了解这类病人的特点,注意语言和行为的规范性、艺术性、灵活性。让患者逐渐适应牙科治疗,带患者去看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让他们观察其它患者的反应,然后安排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如涂氟治疗等。最后,让他们进行所需要的治疗。如一位58岁的急性牙髓炎的女性患者复诊时希望选择一个懂得尽量避免自己疼痛的大夫,否则拒绝进一步的治疗,我们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通过患者自己的选择、自己决定,自然也平衡自己的心理,消除了对牙科治疗的恐惧。

    2.2 消除自卑、孤独感 护士可以向患者坦诚介绍自己,让患者了解自己。以热情和蔼的态度请患者坐到牙椅上,摆好体位,操作时举止文雅,动作轻柔稳重,精神集中,使患者一开始就可感到医务人员对他们的关心和被重视,取得患者的信任,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另外,护士在治疗过程中要争取家属的密切配合,良好的患者亲友关系是患者最好的精神良药。护士向家属说明病情和预后,提醒家属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并向家属作相关的医疗宣传,以取得其配合。

  2.3 消除怀疑心理 随着对爱牙、护牙知识的多渠道宣传,大众对口腔卫生保健的认识度在不断提高,口腔疾病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随之增强,这对于我国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  。但同时由于对相关知识的片面理解,少数牙痛患者就诊时顾虑重重、猜测多疑,因而表现出担心心理,如果此时医务工作者不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很容易引起患者的不信任,影响治疗。有些患者就诊时担心牙科手钻的消毒不彻底,有些患者自带漱口杯,还有些患者眼睛盯着大夫的手套,观察大夫是否更换一次性检查手套。如1位50岁的女性牙痛患者,坐在治疗椅上就对护士说:“报纸上报道,牙科治疗能引起乙肝艾滋病,咱们的器械怎么消毒?”对此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的问题,充分理解患者的担心,并作出相应的、令患者信服的解释。如及时让患者查看机头消毒的纸包装日期,向患者说明每个患者使用后的涡轮机头必须经消毒后才能再使用,牙科检查器械也均是一次性的。同时解释医院为防范交叉感染所采取的各项保护措施,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使患者顺利接受治疗。

    2.4 尊重患者 对于自尊心较强的老人,护士在治疗过程中,一是非原则性的要求尽量满足他们,多以商量的口吻说话;二是在治疗交谈中称呼其“张老”、“李老”或您”,而不能以生硬的“你”来称呼,患者诉说病情时要耐心倾听,不要随意打断。牙痛患者复诊时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十分敏感,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对患者心理产生很大影响,如一位根尖周炎的老年患者在牙椅上治疗完毕,护士收拾检查器械时对患者说:“你,完了吧。”这时患者本身因牙痛困扰,又听到护士的简单语言,就尤为反感道:“我没完,好好的。”护士的语言中减了一个字就可引起患者的极度不满,如果说“您治疗完了吗?”患者就会感到又亲切又温暖。因此,细心观察牙痛复诊患者的心理活动,寻求具体的心理护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3 结论

  人口老年化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的总趋势,人口老龄化使老年牙科患者的比例与日俱增。老年人到口腔门诊治疗均有一定的恐惧、孤独心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护士有责任消除患者恐惧感和孤独感,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护士与患者的接触过程中态度和蔼可亲,举止言谈大方,会给患者带来良好的心理反应,能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Douglass CW.解析和处理看牙恐惧心理.口腔健康报导,2002,12(1):11.

     2 于登瀛,关雪莹.心理护理应在实施上下工夫.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32.     

  作者单位:518116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

作者: 周利文 杨 萍 舒香云等 2005-8-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