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年第3卷第11期临床护理

脑科病人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来源:INTERNET
摘要:脑科病人由于肢体偏瘫、长期卧床、长期输液等因素,以及止血剂与脱水剂的广泛应用,所以发生肢体深静脉血栓(DVT)的机率很高[1],从而影响病人的治疗,甚至危及生命。为了减少DVT发病率、减轻对病人的损害,本文从护理角度对我院发生深静脉血栓脑科病人进行分析,探讨改进护理的措施。1临床资料2003年上半年脑科......

点击显示 收起

    脑科病人由于肢体偏瘫、长期卧床、长期输液等因素,以及止血剂与脱水剂的广泛应用,所以发生肢体深静脉血栓(DVT)的机率很高 [1]  ,从而影响病人的治疗,甚至危及生命。为了减少DVT发病率、减轻对病人的损害,本文从护理角度对我院发生深静脉血栓脑科病人进行分析,探讨改进护理的措施。

  1 临床资料
   
  2003年上半年脑科600人中出现深静脉血栓13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2.74岁。病史中,重型颅脑外伤及脑肿瘤术后6例,脑血栓形成2例,脑梗塞2例,脑出血3例。血栓发生部位,单侧下肢11例,双下肢1例,单侧上肢1例。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红、肿、热、痛并伴有功能障碍,所有病人均卧床时间超过2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查,深静脉血栓病人患侧血流信号缺失或消失,探头压迫血管管腔不变性。

  2 护理方法
   
  2.1 对肢体瘫痪病人及手术后绝对卧床病人,早期进行被动活动及四肢按摩,关节活动,可以防止关节粘连,促进肌肉活动。告知病人及家属肢体活动能保持静脉血液回流,肢体按摩能促进皮肤与皮下组织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改善皮肤营养状态,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2.2 加强静脉输液管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股静脉穿刺,减少留置针。若采用股静脉穿刺留置管,及早拔除,减少在下肢静脉内的留置时间。
   
  2.3 减少止血剂与脱水剂的应用,保证病人的液体量,避免形成血液高凝状态。
   
  2.4 对高危患者,护理查房加强针对性,当发现肢体疼痛、肿胀或颜色改变时,要及早查找原因,及早处理。
   
  2.5 一经诊断,护士与医生紧密配合,早期给予止痛、活血、溶栓、抗凝等治疗,抬高患肢,限制肢体活动。
   
  3 结果

  13例病人中1例发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死亡。其余患者治疗7~14天后肢体肿胀明显减轻。今年上半年对780例病例进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疗程明显缩短,肢体功能恢复快。

  4 讨论

  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内膜受损、血液的高凝状态。以往脑科病人发生DVT的机率高,存在DVT发生的多种危险因素,与我们认识不足,护理针对性及预见性不强有关。我们总结脑科病人发生DVT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深静脉血栓最易发生在各种疾病的卧床病人,尤其是瘫痪病人的肢体,与肢体肌肉泵血功能下降有关。其次,深静脉置管造成血管壁的损伤 [2]  ,加上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也易造成内膜损伤,从而激活凝血过程,诱发栓形成。第三,手术可引起血小板反应性的改变,具有强烈抗凝作用的蛋白质减少,造成血液的高凝状态 [2]  ,加上脑科病人大剂量脱水药及激素使用,也可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液浓度增加,使血液更容易在血管内凝聚形成血栓。手术病人术中、术后输血及术后脱水治疗可导致红细胞压积 一过性增高,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如果合并心肺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龄等因素,也增加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危险。脑科护理中,要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护理,加强肢体活动及四肢按摩,减少不必要的股静脉穿刺,缩短留置时间,充分保证病人的液体量,避免形成血液的高凝状态等,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现大大减少了临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余树卿.神经外科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中国医学论坛报,2000,17.
   
  2 胡玉翠.1例开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73.
   
  3 顾沛.外科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62-264.
    

  作者单位:226010江苏省南通市瑞慈医院脑科中心

作者: 章冬梅 杨利孙 2005-8-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