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2期临床医学

达利全、一平苏联合或各自单独使用对心力衰竭病人左室重构和心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达利全、一平苏联合或各自单独使用对心力衰竭病人左室重构和心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方法90例心力衰竭的病人,随机分为达利全治疗组、一平苏治疗组、达利全和一平苏联合治疗组,治疗48周。结果达利全和一平苏联合治疗组对心力衰竭病人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改善好于一平苏治疗组和达利全治疗组。结论......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达利全、一平苏联合或各自单独使用对心力衰竭病人左室重构和心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方法  90例心力衰竭的病人,随机分为达利全治疗组、一平苏治疗组、达利全和一平苏联合治疗组,治疗48周。服药前后做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达利全和一平苏联合治疗组对心力衰竭病人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改善好于一平苏治疗组和达利全治疗组。 结论  两药联合治疗对心力衰竭病人左室重构和心功能变化作用明显。

  【关键词】  达利全 一平苏 心力衰竭 左室重构 心功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减轻AngⅡ引起的心血管病理性重构作用,从而改善心脏功能。β-受体阻滞剂是另一类抗高血压药物,在各种高血压动物模型都显示了良好的抗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理性重构作用 [1] 。但ACEI与β受体阻滞剂在逆转左室重构和心脏功能方面的对比研究较少,两者联合治疗对左室重构和心功能作用国内未见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将90例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达利全、一平苏及达利全+一平苏(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提供)。上述药物根据病人的心脏功能情况调整剂量。达利全的起始剂量为3.125mg,每日2次口服,靶剂量为25mg,每日2次口服,一平苏的起始剂量为1.25mg,每日1次口服,靶剂量为2.5mg,每日1次口服。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分别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和心脏功能EF。  统计学方法:数值表示为均数±标准差。组间差异比较用多样本均数比较的ANOVA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tudent-Newman-Keuls检验,治疗前后EF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收缩末期内径变化 见表1。

  表1 3组治疗对收缩末期内径的影响(略)注:与治疗前比较, * P<0.05;与单独用药组比较, △ P<0.01

  2.2 疗前后舒张末期内径变化 见表2。

  2.3 治疗前后心脏功能的变化 见表3。

  治疗前达利全组、一平苏组及联合用药组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均高于正常值,心脏功能EF低于正常值,治疗48周后各组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缩小,EF值增加,达利全组缩小程度和EF增加程度与一平苏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联合治疗组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缩小程度和EF增加程度大于单独用药组。 

  表2 三组治疗对舒张末期内径的影响(略)注:与治疗前比较, * P<0.05;与单独用药组比较, △ P<0.01

  表3 三组治疗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略)注:与治疗前比较, * P<0.05;与单独用药组比较, △ P<0.01

  3 讨论

  目前已经明确,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心室重构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 [2] 。这些变化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凋亡、胚胎基因和蛋白质的再表达,心肌细胞外基质量和组成的变化。临床表现为:心肌质量、心室容量的增加和心室形状的改变。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心肌梗死、心脏负荷过重、炎症)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 [3] 。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的病变,一旦起始后,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也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左室重构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4] ,一平苏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抑制肾数-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降低血管阻力,使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或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减少,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同时干扰缓激肽降解,前列腺素E 2 I 2 增多,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降血压。减少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减弱交感神经对心血管的作用,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慢或逆转左室结构重塑过程,改善心脏泵血功能。达利全是β 1 、β 2 和α受体阻滞剂,可对抗交感活性的增加,交感活性增加导致心肌损害进行性加重和心衰的恶化 [5] 。此外,α阻滞降低全身血管的阻力,这有利于代偿β受体阻最初产生的负性肌力作用。这些益处是通过降低氧自由基的损害和减少细胞凋亡产生的,提高心肌细胞的存活,达利全其他有益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降低前负荷、后负荷、肺毛细血管契嵌压、收缩末和舒张末内径、左室作功指数 [6] 。一些病人开始时可能有心衰症状加重,最常发生于早期剂量调整阶段,此后通常可见明显的症状改善,达利全对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没有影响。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最终后果,死亡率很高,为每年10%以上。对CHF发生发展的现代观点是,患者发生心脏重构和神经、激素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过度激活是病情不断进展并恶化的重要决定因素 [7] 。在此理论基础上,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已经成为治疗CHF的主要药物。尽管已经证明了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良好疗效,并被治疗指南推荐,但是在日常医疗实践中对其的使用率仍然很低 [8] 。其主要原因是担忧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和在开始治疗时及剂量递增时症状加重,难以达到目标剂量等。不少医师认为,临床试验有局限性,入选的对象年龄相对较轻,并发症较少,在具体应用时的实际效果可能不如临床试验 [9] 。事实上,日常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结果显示,病人对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使用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患者对其有较好的耐受 性,故其有较显著的实际疗效。

  参考文献

  1 Horiuchi M,Victor J,et al.Recent progress in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research i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Hypertension,1999,33∶613-622.

    2 Booz GW,Baker KM.The role of the 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cardiac remodeling.Blood Press,1996,5(suppl)∶10 -13.

    3 Weber MA,Byyny RL,Pratt JH,et al.Blood pressure effects of the A-CEI andβblocker.Arch Intern Med,1995,155∶405.

    4 Scholkens BA,et al.Experimental cardiovascular benefits of ACEI con-vertingβblocker:beyond the blood pressure.J Cardiovasc Pharmacol,1991,18(suppieⅡ):26.

    5 Guo Zhao-gui,Su Zhi.Regression of cardiac hypertrophy and myosin isoenzyme patterns by ACEI in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s.Acta Pharmacol Sinica,1994,15∶206-216.

    6 Linz W,Wiemer G,Gohalke P,et al.Contribution of kinins to the car-diovascular actions of ACEI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Pharmacol Rev,1995,47∶25-27.

    7 Csikos T,Chung O,Unger T.Receptors and their classification:focus on ACEI and theβblocker.J Hum Hypertens,1998,12∶311-318.

    8 Campbell DJ,Kladis A,Valentijn AJ.Effects of ACEI on angiotensin and bradykinin peptide and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J Cardio-vasc Pharmacol,1995,26∶233.

    9 Richer C,Bruncval P,Menard J,et al.Additive effects of enalapril andβblocker in(Mren-2)27Transgenic rats.Hypertension,1998,31(2)∶692. 

  作者单位:163001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心内科

作者: 王丽娜 潘震华 史瑞英等 2005-8-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