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7期经验交流

单次硬膜外阻滞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剖宫产常用的麻醉方法为椎管内阻滞,尽管笔者应用腰麻或腰-硬联合阻滞,但硬膜外阻滞仍为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且以连续硬膜外居多。近年来我们对剖宫产手术应用单次硬膜外阻滞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剖宫产手术患者108例,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年龄20~44岁,孕期37~42周,体重53~95......

点击显示 收起

    剖宫产常用的麻醉方法为椎管内阻滞,尽管笔者应用腰麻或腰-硬联合阻滞,但硬膜外阻滞仍为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且以连续硬膜外居多。近年来我们对剖宫产手术应用单次硬膜外阻滞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剖宫产手术患者108例,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年龄20~44岁,孕期37~42周,体重53~95kg,ASAⅠ~Ⅱ级,其中二次剖宫产14例,剖宫产+绝育1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5例,并发贫血2例。手术时间45~90min。
   
  1.2 方法 术前30min肌注力月西0.07mg/kg,最多不大于4mg。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入室后先开放静脉通路,快速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妊高征患者根据血压控制情况酌情调速。接监护仪监测BP、HR、SpO 2 ,穿刺部位选择T 12 ~L 1 或L 1~2 椎间隙,穿刺成功后先注入2%利多卡因5ml(内含1:20万肾上腺素,妊高征弃用),观察3min,不出现腰麻征象后据患者身高注入2%利多卡因10~15ml。注射速度为5s,平卧后5、10、15min测麻醉平面。手术开始前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300~500ml。麻醉全程鼻导管吸氧。
    
  2 结果
    
  术中麻醉平面最高达T 4 (2例),低于T 8 (6例)。全组患者满意102例(94.4%),不需用任何辅助用药,效果欠佳6例(5.6%),需用辅助药,其中杜、非合剂2ml2例,杜冷丁50mg1例,杜氟合剂2例,氟芬合剂2ml1例。无1例改用其他麻醉方法。血压下降13例,其中下降幅度为术前的20%~30%(12例),40%(1例),5例用麻黄素15mg+快速输液很快回升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余8例均采用加快输液+右臀部垫高30°而未用升压药,血压亦在短时恢复正常,手术经过顺利。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除1例7分以下(后经证实为先天性多囊肺)余均为8分以上。
    
  3 讨论
    
  剖宫产绝大多数为一种术式相对固定、术时较短的手术,除少数特殊病例外均能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过去认为:单次硬膜外麻醉风险大、担心对循环、呼吸的干扰大影响母婴安全。经过实践,证明在严谨实施、细心观察,熟练掌握各种意外应对措施的前提下可使风险降到最低,且并不比其他麻醉方法风险更大。我们认为单次硬膜外阻滞优点在于起效迅速,可明显缩短麻醉至手术开始时间,赢得抢救婴儿时间,尤其对胎儿宫内窘迫更有意义,因为大多数剖宫产均为急诊,及早手术对患者有利。此法麻醉完善,因一次注药药物容量大,硬膜外腔充盈快 [1] 、扩散好、浓度高、平面上升时间短。单次注射掌握得当大可不必担心平面过高、循环、呼吸的不稳定因素。据我们观察此方法阻滞节段理想、牵拉反射被抑制而辅助用药减少,更能增加母婴安全。由于药物扩散速度快而可能导致的循环变化快速输液即可预防。对妊高征患者,术前大多都应用解痉、利尿、降压药物,并有限盐饮食,故麻醉前往往存在不同程度脱水、低钠血症和低血容量 [2] ,须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调节输液速度。单次硬膜外注药还避免了置管引起的并发症。经过本组病例观察,笔者体会:单次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东云,杨福华,贺留根,等.不同注药方法对硬膜外阻滞作用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601.
   
  2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777.

  作者单位:054107河北沙河,邢台矿业集团总医院显德汪医院

作者: 康海顺 杜绍峰 2005-8-1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