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9期

胃手术后并发胃肠道瘘的处理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胃手术后并发胃肠道瘘的处理。方法通过总结我院1994~2004年治疗胃手术后并发胃肠道瘘28例的经验和教训,讨论有关外科处理的方式。结论并发胃肠道瘘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充分引流、控制感染和营养支持。【关键词】胃肠道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胃手术后并发胃肠道瘘的处理。 方法  通过总结我院1994~2004年治疗胃手术后并发胃肠道瘘28例的经验和教训,讨论有关外科处理的方式。 结果  本组病例中20例治愈,4例好转出院,4例死亡。治愈率71%,病死率14.3%。 结论  并发胃肠道瘘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充分引流、控制感染和营养支持。

  【关键词】  胃肠道瘘;处理
           
  胃手术目前仍然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尤其是胃肠道瘘,处理难度大,死亡率高。本文总结了我院近10年治疗的28例胃手术后并发胃肠道瘘的经验教训。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8例中男22例,女6例;年龄23~63岁,平均43岁;瘘的部位:十二指肠残端瘘16例,胃空肠吻合口瘘10例,食道空肠吻合口瘘2例。发生时间为胃手术术后4~14天。原发病为消化性溃疡18例,胃癌10例。手术方式:胃大部切除术20例,胃癌根治术8例。

    1.2 治疗情况 本组病例均进行了再次手术,手术时间距第1次手术5~25天。十二指肠残端瘘采取经残端处置管引流,加腹腔引流,并行空肠营养性造瘘。吻合口瘘采用胃造瘘、空肠造瘘或经鼻置空肠营养管并行腹腔引流;术后均配合强有力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并常规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和(或)肠内营养(EN)。

    1.3 结果 本组病例中20例治愈,4例好转出院,4例死亡。治愈率71%,病死率14.3%。死亡病例中原发病为消化性溃疡1例,胃癌3例。

  2 讨论
    
  2.1 原因和预防 胃切除术后胃肠道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我国最近几年的一些报道其发生率多为1%~5%,死亡率为多25%~40%。本组病例十二指肠残端瘘、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有:(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使其残端疤痕过多、严重水肿、缝合困难,或十二指肠残端游离长度不够,勉强缝合。这种情况可在十二指肠造口,行空肠减压 [1] 以预防。(2)输入段空肠过短等引起输入端空肠梗阻,出现呕吐而引起。预防上应注意空肠输入段长短适宜,一般结肠后吻合者输入端空肠6~8cm,结肠前吻合者以8~10cm为宜。术中将胃肠减压管通过吻合口置于输入端空肠内。术后加强饮食护理,防止呕吐的发生。(3)十二指肠残端游离过长,肠壁损伤过多,血供差,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影响愈合。预防上应注意缝合残端必须是血供正常的肠壁,术前充分准备、改善营养状况。(4)胃前后壁与空肠三点交汇处缝合不当,吻合口过小,张力过大、血肿感染等也是重要原因。预防上应注意吻合口大小适宜,一般吻合后能通过2横指或3~4cm。严密缝合,彻底止血。张力过大者可将十二指肠外侧的腹膜切开游离十二指肠和胰头,将十二指肠拉向左上方与胃吻合 [2] 。

    2.2 临床表现和诊断 有关胃切除术后并发胃肠道瘘的诊断一般不困难,如术后4~10天发生腹痛、发热、腹膜炎的症状、体征、腹腔引流管或穿刺抽出混浊的液体含有食物残渣或胆汁即可确诊。对可疑病例可X线检查协助诊断。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和腹膜炎的症状、体征,血象均高,18例腹穿有阳性发现。因此,对胃术后患者应予严密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3 处理

    2.3.1 及时手术、充分引流 发生胃肠道瘘后,大量消化液及胃肠内容物流入腹腔积聚,随之感染、引起败血症及休克。本组4例死亡者,术后4~10天发生瘘,而迟至术后15 ~25天才进行再次手术,此时患者除有严重的腹腔感染外,尚有多器官功能不全,极度衰竭,终至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充分引流至关重要。另外,再次手术处理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本组1例患者行毕Ⅱ胃大部切除术,术后4天发生吻合口瘘,随即行吻合口瘘单纯修补术加腹腔引流,结果术后第9天再次发生瘘,腹腔感染难以控制,继发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休克,终至死亡。因此诊断必需明确,手术方式应恰当。吻合口瘘予以单纯修补外,应同时施行胃造瘘引流;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引流必须放入十二指肠内,以充分引流。二者均应行腹腔引流和胃肠减压,确保三管有效引流为成败的关键 [3] 。同时还应置空肠营养管。

    2.3.2 控制感染 感染是胃肠道瘘的主要死因,感染不控制、瘘口或吻合口难以愈合。而感染的控制在于及时充分的引流,同时早期、联合、足量使用敏感抗生素。本组腹腔内感染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一般选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甲硝唑类、头孢菌素类等2~3种联合应用,有条件者可用高级抗生素,以尽快控制感染。

    2.3.3 营养支持 由于胃肠道瘘大量消化液丧失,长期禁食,感染引起高代谢状态,基础代谢率可达200%以上,必然导致营养障碍、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而营养障碍必然影响瘘口的愈合和机体的抵抗力。因此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是处理胃肠道瘘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本组治愈的20例均常规给予了TPN,使用10%~25%葡萄糖并交替使用脂肪乳剂和复方氨基酸,其中14例还配合使用了肠内营养(EN)。每日供给热量3000~4000Kcal,维持正氮平衡,同时补充维生素B、C或水乐维它、钾、钙、镁离子。死亡病例中,因经济原因1例未正规使用TPN,3例虽使用了,但只用了7~10天,加之再次手术延误,感染难以控制,终因MODS而死。营养支持与感染控制是治疗胃肠道瘘的两个重要环节,二者密切相关,感染不利于营养的改善,营养不良时感染易加重和扩散。对经济条件较差者,加强EN治疗,可缩短TPN的时间,减少费用。有人认为EN刺激了消化液的分泌不利于瘘口愈合,我们认为有效的引流和胃肠减压可弥补这一缺点,同时还可配合使用H 2 受体阻滞剂和生长抑素减少消化液分泌,促进瘘口愈合。
    
  3 结论
    
  综上所述,胃术后并发胃肠道瘘处理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充分引流、控制感染及合理营养支持。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06.

    2 将十,石美鑫,熊汝成,等.实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92-593.

    3 陈孝平.普通外科医师进修必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28. 

  作者单位:441000湖北襄樊,襄樊市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一 坤)

作者: 刘全山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