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11期

儿童不同出生地点和乙肝疫苗接种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据国内外有关报道,HBsAg阳性人群中,约30%是由围产期传播所致,乙肝疫苗第1针在24h内及时接种是切断乙肝母婴传播最关键手段[1]。针对不同出生地点人群采用不同接种模式是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的首要措施。分析儿童在不同出生地点出生比例,有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接种模式,以提高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为此,对本......

点击显示 收起

    据国内外有关报道,HBsAg阳性人群中,约30%是由围产期传播所致,乙肝疫苗第1针在24h内及时接种是切断乙肝母婴传播最关键手段[1]。针对不同出生地点人群采用不同接种模式是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的首要措施。分析儿童在不同出生地点出生比例,有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接种模式,以提高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为此,对本市2004年接种率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源于市防疫站2004年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资料。该调查资料是按照《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方案》[2]中规定的抽样方法和调查方法,对全市6个县级抽样单位,180个村级抽样单位(行政村、居委会),1433名儿童入户调查获得的。

  1.2  方法 

  调查儿童按县城儿童、农村儿童分别统计计算不同出生地点(医院出生、家中出生,下同)出生比例。县城儿童指《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方案》中“儿童预防接种入户调查表”中“调查类型”为“市区、县城”的儿童,农村儿童指其“调查类型”为“镇、乡、村”儿童。

  2  结果

  调查的1433名儿童中,县城儿童377名,医院出生占将近一半,出生比例为45.36%,家中出生比例为54.64%;农村儿童1056名,以家中出生为主,出生比例达74.81%,医院出生不足三分之一,出生比例为25.19%。见表1。表1  县城儿童、农村儿童不同出生地点出生比例  例(略)

  3  讨论

  针对不同出生地点人群采用不同接种模式是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的首要措施。据有关报道,不同出生地点对儿童乙肝疫苗及时接种影响较大[3]。从统计资料可见,本市县城儿童有将近一半在医院出生,农村也有四分之一儿童在医院出生。针对医院出生的儿童,采取将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纳入各级医院工作进行管理考核,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可以达到较高水平;在家中出生的儿童,特别是农村,由于儿童家长对乙肝危害严重性认识不足和陈规陋习的影响,再加上接生人员杂而乱,素质参差不齐,家中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比较低。因此广泛宣传,使广大儿童家长认识到接种乙肝疫苗特别是新生儿24h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对阻断乙肝阳性母亲母婴传播的重要性,自觉主动接种。同时加大对各类接生人员和基层计划免疫人员的培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强化乙肝疫苗接种服务形式,按照谁接生谁接种第1针的原则,明确职责,以期使家中出生的儿童(农村74.81%,县城54.64%)得到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

  【参考文献】

  1  曹惠霖. 乙型肝炎的流行状况.中国计划免疫,1996,2(2):88-90.

  2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开展全国计划免疫审评工作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疾病控制,政策信息.

  3  汤奋扬,刁连东,马福宝.江苏省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计划免疫,2001,7(4):206-209.

  作者单位: 1 036002 山西朔州,朔州市卫生防疫站

        2 036002 山西朔州,朔州市中医院

  (编辑:余  强)

 

作者: 韩世明,荆日鲜,韩晓燕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