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11期

儿科垫板的制作应用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是一项基本的技术性工作。在不断提高穿刺技术的同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穿刺成功后,在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时常发生,特别是1。5~5岁的小儿,因其手背面积小,不容易固定,加之小儿的自制能力差、好动等原因,所以液体外渗在输液过程中很常见。以往,特别是在门诊、很多护理人员习惯......

点击显示 收起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是一项基本的技术性工作。在不断提高穿刺技术的同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穿刺成功后,在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时常发生,特别是1.5~5岁的小儿,因其手背面积小,不容易固定,加之小儿的自制能力差、好动等原因,所以液体外渗在输液过程中很常见。以往,特别是在门诊、很多护理人员习惯用患儿的门诊病历折叠垫在小儿手下,如此即不卫生又不牢固,而且如果患儿输液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要翻看病历,给工作带来很多不便,本科研制了使用方便、经济简易的专用垫板,取得成功。现介绍如下。

  1  制作与使用

    (1)制作材料:质地坚韧、表面光滑的废弃硬纸板(盒),防水棉(输液器包装袋)。

  (2)制作方法:将硬纸板折叠成适宜厚度(0.2~0.4cm)和硬度的长方形板块,根据患儿手的大小可折叠成3种型号:(1)大号:长15cm,宽6cm;(2)中号:长12cm,宽5cm;(3)小号:长10cm,宽4cm。用防水棉(输液器包装袋)作套,消毒后备用。

  (3)使用方法:穿刺成功,确定输液通畅后,将垫板置于患儿穿刺手掌下(可根据患儿的年龄大小及喜好选用合适型号的垫板),在距离患儿手腕约2~4cm的前臂处和手指(拇指除外)处各用1条胶布固定在垫板上,根据患儿活动情况调节胶布松紧度,叮嘱患儿穿刺侧手不可剧烈活动,输液期间观察制动手皮肤温度、肢端血运及胶布松紧度,随时调整胶布松紧度。此垫板亦可用于垫脚。(4)消毒方法:①紫外线照射;②1∶50的“84”消毒液擦拭;(3)高压蒸气灭菌。

  2  讨论

  (1)优点:①取材广泛,经济实用。用废弃纸盒做垫板,取得了废物利用的效果,垫板硬度适宜,能有效地固定小儿的穿刺部位在同一平面,减少了穿刺成功后输液过程中液体外渗的几率,方便了患儿,提高了工作效率。②舒适美观,患儿易于接受。小儿垫板的应用改变了以前形状多样的固定物,如盛针剂的盒子、棉棒、门诊病历等,且外形美观,大小适宜,输液患儿应用舒适方便。在穿刺前告诉患儿这是对他(她)良好表现的奖励,患儿在很大程度上更愿意配合穿刺操作。③易于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重复利用率高。(2)缺点:易丢失。很多患儿在输液完毕后自行取下带回家当玩具(尤其在门诊)。

  作者单位: 205533 山东济南,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编辑:若  木)

 

作者: 徐照娟,孙兆红,陆红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