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年第4卷第12期

再谈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技巧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不是一个十分困难的手术,似乎不值得大书特写。1840年,法国的Amussat创立了子宫肌瘤剔除术。1922年美国的Mayo报告了909例肌瘤剔除。遗憾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价值和推行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点击显示 收起

  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不是一个十分困难的手术,似乎不值得大书特写。但只要简单回顾一下,就会理解这并非小题大作。

  1840年,法国的Amussat创立了子宫肌瘤剔除术。1922年美国的Mayo报告了909例肌瘤剔除;1945年英国的妇科手术大师Bonney又报告了806例。在《邦尼妇科手术学》中也颇为详尽地描述了手术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遗憾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价值和推行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一刀切”仍然是一种顽固的习惯。只在近年才稍有改善。

  病人丧失一个器官的心理和精神损害可能超过这个器官疾病给她带来的生理和身体损害。子宫肌瘤剔除后受孕率可达60%以上,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总的复发率30%,年龄越大复发率越低。

  1  全面检查,设计切口

  开腹后,要仔细全面检查肌瘤的数目、位置,特别是靠近输卵管、宫颈或深入阔韧带内等位置的肌瘤。有无可疑恶变者(可做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综合设计一个剔除方案。

  原则:最好在前壁正中,行纵切口。尽量从一个切口把附近的或能剔到的肌瘤都剔除。避开对输卵管根部的损伤-避免输卵管间质部不通或狭窄,子宫下段的肌瘤切口要小心,勿伤及膀胱。子宫后壁的切口和渗血易造成肠粘连或梗阻,所以尽量选择前壁切口及通过前壁切口剔除后壁肌瘤;多发肌瘤在同侧壁尽量选一口多用,即一个切口,切除多个肌瘤。但笔者不主张前壁没有肌瘤也要切开前壁;也不主张为求一个切口,勉强剔除过于分散的肌瘤,毕竟防粘连的生物胶已应用于临床

  2  深切入,钝剥离

  剔除肌瘤的关键是找好肌瘤与正常肌壁的界限。肌瘤和周围组织间有假包膜,界限清楚。但在变性时此包膜不清晰。寻找界限的方法有二:一是要深切,切入肌瘤,这时层次便会显露出来;二是钝剥离,避免锐性剥离出“假层次”,层次对,则进展顺利,不出血,或少出血,如不易剥离,通常是层次不对。

  3  进宫腔,不可怕

  进宫腔增加感染,增加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增加对子宫内膜的破损这都是事实。但一切事物都是有两重性的,进入宫腔检查肌瘤位置,数目更清楚。因为进入宫腔检查是单子宫前壁或后壁的感觉。不进入宫腔是前后壁的双层感觉,对不孕病人从宫腔内置导管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最佳,还可以行刮宫术。

  其实,在术中当肌瘤较大突向宫腔时,进宫腔是难免的,而黏膜下肌瘤的剔除,进宫腔是必然的。内膜若遗留一半以上,术后完全可以铺衬创面。为防止宫腔粘连,可放置避孕环2~3个月。缝合时也要注意,勿使宫腔过于狭小。

  4  特殊肌瘤的剔除

  大的肌瘤可根据肌瘤的形状和大小做环形或梭形切口,避免剥离面过大,出血多,用双爪钳或缝线牵引,使肌瘤与肌壁间形成张力便于剥离。

  阔韧带肌瘤:深入阔韧带中,输尿管有时就伏在其旁,极易伤及,聪明的办法是先打开阔韧带前后叶,使肌瘤和周围组织分离,输尿管也因之得以和肌瘤分开。在分离时遇到条索状物,万不可粗暴撕拉或盲目剪断。

  宫颈肌瘤的剔除要注意:一是该处前有膀胱,侧有输尿管和丰富的子宫血管,剥离时尤应小心,层次必须清清楚楚。二是尽量避免宫颈管的损坏,最好不进颈管,不破坏颈管内膜,否则引起颈管狭窄则后患无穷。同理在缝合时切勿缝闭颈管。

  剔除肌瘤后,留下大小不同的腔隙,如缝合时留下死腔,腔内聚集的血液和渗出及继续渗血,成为术后发热甚至感染的根源,为关闭瘤腔,可适当将切口两侧的子宫壁加以修剪。既可减少腔的体积,又可防止缝合后子宫过度变形,但这种修剪必须适度,不能过多。以防缝合困难或张力过大造成组织坏死。缝合及关闭死腔时,要顾及子宫的形体。一般用肠线或可吸收线分二层到三层缝合,有的区域可增加几针,以消灭死腔、彻底止血为目标。

  5  止血

  术中用“邦尼氏”钳或用简易止血带暂时阻断血运可明显减少出血,用电切及电凝是非常便当的。有时可以在肌层注射缩宫素。在剥离肌瘤根部时,以按一个方向拧出为宜(90%不出血),而不是切除(90%出血),除非于根部结扎。

  缝合至浆膜面时,有时每个针眼都在出血,可用热盐水纱布垫压迫,也可用小针细线浅浅地“8”字缝合。

  以上是笔者20余年中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经验总结,供同道参考。

  (编辑:齐  永)

  作者单位: 157011 黑龙江牡丹江,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

           辽宁大连,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

 

作者: 娄艳茹,王艺潼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