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4期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预防接种是通过打预防针或口服疫苗,使受种者和人群获得对相应传染病的抵抗力(免疫力)。接种人员只有掌握了预防接种技术,才能避免接种事故和异常反应的发生。1皮内接种法1。1适用疫苗卡介苗。...

点击显示 收起

  预防接种是通过打预防针或口服疫苗,使受种者和人群获得对相应传染病的抵抗力(免疫力)。接种人员只有掌握了预防接种技术,才能避免接种事故和异常反应的发生。因此,在预防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技术操作。

  1  皮内接种法

  1.1  适用疫苗  卡介苗。

  1.2  注射部位  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1.3  操作方法  (1)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上臂;(2)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蓝芯注射器配4.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

  2  皮下接种法

  2.1  适用疫苗  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风疹疫苗。

  2.2  接种部位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

  2.3  操作方法  (1)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2)接种人员用1ml注射器配上5.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2/3,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3  肌内接种法

  3.1  适用疫苗  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

  3.2  接种部位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3.3  操作方法  (1)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大年龄儿童可取坐位或立位,注射侧的手叉腰。(2)用适当规格的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呈9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4  口服法

  4.1  适用疫苗  用于口服脊灰疫苗的接种。

  4.2  服用方法  用消毒的药匙将脊灰疫苗送入儿童口中(液体疫苗可直接滴入),用凉开水送服咽下。月龄小的儿童,喂服脊灰疫苗时可将糖丸疫苗碾碎,放入药匙内,加少许凉开水溶解成糊状服用,或将糖丸疫苗溶于5ml凉开水中,使其完全溶化口服咽下。口服疫苗时要看着服入,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片刻后再服。

  作者单位: 157200 黑龙江东宁,东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若  木)

 

作者: 刘娟高存香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