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8期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及乙肝表面抗原和丙肝抗体测定的干扰及防范措施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溶血是血细胞的一些组分释放进入血清或血浆,导致实验样品出现特有的红色增加。这是临床检验、诊断分析中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检验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而要获得真实的能反映病情的检验结果首先就必须要有合格的标本,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标本是不符合临床检验要求的,特别是溶血标本。很多......

点击显示 收起

  溶血是血细胞的一些组分释放进入血清或血浆,导致实验样品出现特有的红色增加。这是临床检验、诊断分析中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检验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而要获得真实的能反映病情的检验结果首先就必须要有合格的标本,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标本是不符合临床检验要求的,特别是溶血标本。很多因素都可以使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从而干扰监测,使检验结果失去真实性和准确性,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对血标本产生溶血的因素以及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及乙肝表面抗原和丙肝抗体测定的干扰及防范措施有一定的体会,现阐述如下。

  1   标本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1.1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标本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和影响因素[1]。据金建娟[2]等报道该院1年内共送检急诊生化标本532份,其中不合格标本81份,占15.2%;溶血标本21份,占不合格标本的25.93%。又据杨丽娟、靳敏等[3,4]报道,溶血对相当一部分生化检测项目有影响,其中溶血后显著增高的有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 (LDH)、血钾(K+)、总胆红素(TBIL)、肌酐(CKEA)、总蛋白(TP)等;溶血后显著降低的项目有葡萄糖(GLU)等[5]。以下列举几种。

  1.1.1   AST、ALT   红细胞中AST、ALT活性分别是血清的40~80倍和7~15倍。严重溶血(Hb约6.5g/L)可使血清AST由16u/L增加到30.4u/L(增高约75%),ALT则由20u/L增高到26.5u/L(增加约27%)。溶血造成AST、ALT升高可能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1)红细胞破裂后释放AST、ALT,导致血清中AST、ALT升高;(2)溶血后血清颜色加深,致使测得的吸光度值增高。

  1.1.2   LDH   红细胞和血小板中含有丰富的LDH,红细胞LDH的含量是血清的160~200倍,故受溶血影响最大。在测定环节上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血小板破坏,而影响LDH测定。

  1.1.3   ACP   红细胞中ACP是血清中的66倍。轻度溶血可使血清ACP明显升高,并且溶血血清ACP与Hb浓度之间量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1.1.4   K+   红细胞中钾的含量比血清中高23倍,因此溶血标本血钾会明显升高。所以应在样品采集后1h内应将血球与血浆或血清分离。

  1.1.5   TBIL   Hb是各种重氮试剂法测定血清TBIL的重要干扰因素。Hb与BIL或BIL重氮反应的中间产物羟基吡咯亚甲基醇结合,形成血红素BIL或血红素-羟基吡咯亚甲基醇复合物,从而阻止第二个偶氮血红素分子的形成,而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1.1.6   CKEA   溶血释放出的物质导致Jaffe反应而致测定结果的升高。

  1.1.7   TP   试验表明如果溶血标本中[Hb]≤ 50mg/dl时无干扰;而高[Hb]时,会使结果偏高,可以做样品空白来消除影响。

  1.1.8   TC   试验表明如果溶血标本中[Hb]≤150mg/dl无干扰;而高浓度时因Hb的固有颜色干扰,会使结果偏高。

  1.1.9   UA   试验表明如果溶血标本中[Hb]>100mg/dl会干扰;是因为测定波长546mm时因Hb固有颜色潜在影响使测定结果偏高(比色法) 。  

  1.1.10   pi   试验表明如果溶血标本中[Hb]≤100mg/dl影响很小,而在[Hb]280mg/dl时影响较大,所以应在采血后30min内分离血球,否则会因磷酸酯从RBC中释放而会使结果偏高。

  1.1.11   ChO1   试验表明如果溶血标本中[Hb]≤200mg/dl时无干扰;而高浓度[Hb]会使结果升高是因为Hb固有颜色的潜在影响。

  1.1.12   Glu   样品中某些强的酶会促使葡萄糖降解而导致测定值明显下降的。如果在血清或血浆加入NaF、KF作为酵解抑制剂样品收集后立即去蛋白时,溶血样品也可以用。

  1.2   对HCV及HBsAg结果的影响   据陈芙蓉、方晔[6,7]报道,溶血可显著增加抗-HCV及HBsAg的OD值,可造成假阳性的检测结果。标本溶血时可因红细胞的破坏、溶解释放出大量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血红蛋白,同辣根过氧化物作用相似,产生非特异性显色,且能与预包被抗体结合,使测定结果的OD值升高,产生假阳性的检测结果。预防输血后丙型病毒性肝炎及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关键就是对献血者进行抗-HCV及HBsAg的检测,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所用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实验操作和留取的血样等因素都有关系。假阴性的检测结果有可能引起受血者输血后患上丙肝或乙肝,而假阳性的检测结果则会引起志愿献血者误被淘汰或者血清浪费。据刘玉振等[8]报道,溶血对HBsAg影响较大,当浓度>25%的红细胞发生破裂溶血时即可导致假阳性。

  2   溶血标本的防范对策

  2.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   抽血时要选择好的穿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待消毒液干燥后,找准血管,力争一针见血,并缓慢转动针栓抽取血液,向试管注血时,一定要取下针头并沿着试管壁慢慢注入,不得将泡沫注入试管。

  2.2   掌握采集血标本的正确方法   临床采血多选用肘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婴幼儿多选用颈外静脉或股静脉,避免选择过细的静脉,更不要从输液管处抽血;遇到抽血困难的患者,扎止血带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反复拍打穿刺部位,以防止机械刺激造成溶血。正确的采血方法是热敷穿刺部位,等血管充盈后再抽血,无法抽取合格的标本时,将抽取的带泡沫的血标本立即送检,不要使其干燥而影响检测。

  2.3   妥善保存标本   标本送入检验科后,应放在室温下保存,以防止发生溶血,特别是血标本在离心时,离心速度不能一下子太快了,应该将离心速度由慢到快并由快到慢让其自然停稳,以免发生溶血。不要用要破裂的试管,以免离心时试管破裂而使红细胞破裂导致溶血。尽可能在30~60min内分离出血细胞。

  【参考文献】

  1   沈伽弟.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干扰和影响.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4,17(4):250-253.

  2   金建娟,张玲.急诊血生化标本不符合要求的原因分析.解放军护理杂志,1999,16(5):47-48.

  3   杨丽娟,刘富国.标本溶血对干化学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实用医技杂志,2002,9(1):5-6.

  4   靳敏.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影响的探讨.广西医学,2002,24(9):1363-1364.

  5   刘树文,梁建军,巩秀丽.溶血标本对临床试验结果的影响.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3,2(4):46.

  6   陈芙蓉.溶血对抗-HCV检测结果的影响.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3):23-24.

  7   方晔.标本久置及溶血对ELISA方法检测HBsAg的影响.江西医学检验,2003,21(5):405.

  8   刘玉振,张淑琴,马宏伟.溶血对抗-HCV、HBsAg等测定结果的影响.中国输血杂志,1999,12(1):32-33.

  (编辑:齐   永)

  作者单位: 857000   西藏日喀则,解放军第八医院检验科

作者: 黄建平,黄文豪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