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8期

医务人员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恶性肿瘤发病特点,探讨防治措施。结果发病率提高了1。结论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结直肠癌。发病年龄趋于下降,40~50岁人群为重点防治对象。...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恶性肿瘤发病特点,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利用本院1996年1月~2005年12月病案资料回顾研究,前后5年对比分析。结果   发病率提高了1.09%,好转率提高了30.76%(包括5年存活率),死亡率下降了30.77%,平均患病年龄下降1.7岁,平均死亡年龄延迟了7.45岁。结论   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结直肠癌;5年存活率提高,特别是乳腺癌;发病年龄趋于下降,40~50岁人群为重点防治对象。

  【关键词】   医务人员;  恶性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Abstract】   Objective   Realization the  medicinal worker cancer incidence and characteristic, explore prevention and cure measure.Methods   Cases from 1996 to 2005 medical records were review studied, balance analyzed front and behind 5 year.Results   The incidence were increased 1.09%, improve were advanced 30.76% (cover 5 year existence), mortality fall 30.77%,average trouble age fall 1.7 year, average die age delay 7.45 year.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year after year rise, especially colon rectal cancer; The 5 year existence advance, especially breast cancer. The occur age go decline, The crowd from 40 to 50 age are stress prevent and manage.

  【Key words】   medicinal worker;  cancer;  incidence;  mortality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环境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卫生防治工作的新热点,而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有报道,中年知识分子患病率及死亡率较其他人群显著较高,有称“48岁”现象。而医务人员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未见统计报道。笔者就本院10年来,病案可查资料,发病及死亡统计进行回顾分析,前后5年对比研究,试图阐述其发病趋势,以引起人们关注该人群健康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1996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病案室微机和库存可查资料为依据,各种肿瘤均由专科确诊并经病理检验证实。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数据处理,以现有人员为基数,前后5年分组对比,年龄分组对比,病种分类排序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10年恶性肿瘤发病概况   10年间总发病人数39例,占全院职数3.25%(包括离退休人员1200例),总治愈率28.21%(包括5年存活率)(11例),总好转率46.25%(18例),总死亡率25.64%(10例)。见表1。
 
  2.2   前后5年发病情况比较   前后5年对比死亡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病年龄下降1.7岁,死亡年龄延长7.45年,5年存活率、好转率提高30.76%,死亡率下降30.77%。见表2。

  表1   10年肿瘤发病情况年代比较(略)

  表2   前后5年对比(略)

  2.3   肿瘤发病性别比较   男性发病人数17例,占43.59%,女性发病22例,占56.4%。见表3。

  表3   主要肿瘤发病、死亡、性别顺位(略)

  2.4   10年间医务人员主要恶性肿瘤分类统计   见表4。未列入表6例(男性:膀胱癌1例,恶淋巴瘤1例,再障1例;女性:牙龈癌1例,舌癌1例,胶质瘤1例),上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肝癌

  表4   10年间医务人员主要恶性肿瘤分类统计(略)

  2.5   肿瘤发病年龄   肿瘤发病年龄29~76岁,平均57.43岁,近年以40~49岁年龄组发病率明显增高。见表5。

  3   讨论

  (1)由表1、2可见,10年间本院医务人员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死亡年龄增高。这与近年开展健康普查和肿瘤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有关。特别是乳腺癌和子宫附件癌诊断水平提高,确诊人数增加,从而发病率也提高。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无并发症,无转移,使治愈率明显提高.生存期限延长死亡率下降,死亡年龄增高,平均寿命延长,故肿瘤诊断的时间是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2)从表3、表4可见,男性以消化道肿瘤及肺癌为多,这主要与饮食习惯不良、多年吸烟等因素有关,且多有长期慢性病史;女性以乳腺癌、子宫附件癌为主,多在体检中发现,与围更年期激素、内分泌改变因素相关;由表5可见发病多在40~49岁之间,发病年龄低于冯莉莉等[1]报道的发病高峰年龄段(50~59岁)。肥胖者居多,占64%,提示肥胖改变内分泌调节,促进发病。与国内外报道吻合。

  表5   肿瘤发病年龄统计(略)

  有报道在发达国家大约30%的癌与饮食相关,肥胖增加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肾癌的危险;乙醇引起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的危险。水果、蔬菜可降低胃肠道癌的危险。在癌症潜在可预防的因素中仅次于烟草占居第二位,在发展中国家饮食对癌危险的影响大约为20%[2]。(3)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死亡顺位提前,与国内多家报道吻合。郑树[3]报道:大肠癌的发病率以每年4.2%左右的速度上升,将成为最重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陈可欣等[4]的研究报道也证明了这一点。陈坤等[5]报道:直肠癌与有机农药(主要是大米中的DDT等)含量存在统计学上显著相关关系,而结肠癌与大米中多氯联苯(PCBs)的1245组分含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提示饮食卫生至关重要。另有韩定芬等[6]报道:文化程度高,精神创伤,良性肿瘤史,内源性雌激素暴露,饮食习惯(油炸、烧烤、烟熏腊制食物),体重指数高等相关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6]。(4)笔者认为肿瘤防治工作应注重预防为主。包括人群健康教育、戒烟、营养膳食等有效干预;无公害农作物的种植准入,环境污染的治理,发展循环经济;控制车辆排放,以及电磁辐射、噪音的伤害;同时强化人文管理理念,关注经济转型期,在职员工高危年龄组,重点相关病种的筛查,特别是对更年期女性知识分子的乳腺癌、子宫附件癌的筛查。这些措施对控制该年龄人群发病率,提高肿瘤治愈率,保护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莉莉.1996-2000年上海浦东新区主要恶性肿瘤发病分析.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5:214.

  2   于新蕊.饮食对癌症危险的影响. 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03,4:167.

  3   郑树.中国大肠癌的病因学及人群防治研究.中国肿瘤杂志,2004,4:1.

  4   陈可欣.天津市结肠癌20年流行状况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5:356.

  5   陈坤.浙江省嘉善县人群结直肠癌发病与有机氯污染的关系.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6:479.

  6   韩定芬.武汉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历对照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3:256.

  (编辑:石   岚)

  作者单位: 030012 山西太原,山西省人民医院 

作者: 武川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