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12期

激素替代疗法与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提高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激素替代疗法与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提高(pdf)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女性的皮肤、黏膜、骨骼、内脏、肌肉、血管、神经等全身400多个部位的组织和器官中有雌激素受体(ER)。雌激素(E)参与了脂肪、糖、蛋白质与骨骼的代谢。妇女进入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和消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因此,雌激素对妇女维持健康和延......

点击显示 收起

    激素替代疗法与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提高 (pdf) 

    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女性的皮肤、黏膜、骨骼、内脏、肌肉、血管、神经等全身400多个部位的组织和器官中有雌激素受体(ER)。雌激素(E)参与了脂肪、糖、蛋白质与骨骼的代谢。妇女进入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和消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因此,雌激素对妇女维持健康和延缓衰老有特殊的重要性。

    1  雌激素的广泛生理作用

    1.1  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绝经后部分妇女血脂升高,血压不稳定,易有心律不齐,心电图显示有缺血改变。冠心病的发生率升高,与男性接近。绝经后10年间糖尿病的发生率甚至高于男性。雌激素应用后可以纠正上述症状。对心血管系统起保护作用,心血管系统是雌激素的靶器官,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有雌激素受体ERα、ERβ的表达,E2对心脏、血管结构的直接作用是促进内皮NO介导的血管扩张。对心血管系统的间接作用,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肝脏ERα而实现。雌激素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雌激素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途径[1,2]: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从而抑制血小板粘附,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LDL-C氧化和沉积,减少泡沫细胞形成,降低血管阻力〔阻断细胞膜钙离子通道、促进血管内皮舒张因子(NO)释放〕。天然雌激素改善糖耐量,增加心排血量及血流速。改善绝经后的血脂异常:降低TC及LDL-C。改善血凝状态(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Ⅶ等),逆转体脂分布。雌激素血管保护作用依赖于ER的正常功能及健康的血管内皮。

    1.2  雌激素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如不发生骨折,可以出现骨痛症状,影响活动及生活,因而降低生活质量;但如发生骨折,则可能因合并症而增加死亡率,因此,预防骨折也是治疗的重要方面。雌激素参与骨骼的性分化,维持成年骨骼的骨矿平衡。雌激素不足时,骨转换加速,引起快速骨丢失,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发病原因。已经证明,雌激素可能通过两种方式抑制骨吸收:通过抑制或促进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来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减少溶酶体酶的合成和释放而影响破骨细胞的活性。但是骨丢失一旦破坏了骨小梁结构,则无法再修复[3]。绝经后应用雌激素可以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减少髋部及脊椎骨折发生率,防止骨折的发生,并可治疗绝经症状。

    1.3  缓解更年期症状  进入更年期部分妇女出现潮热、烦躁、性急、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应用雌激素后明显改善症状使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

    1.4  减轻泌尿生殖器官萎缩[4]  小剂量的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HRT)很少使子宫增大。而促进阴道上皮的成熟,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改善老年人的性生活。E对膀胱尿道的上皮、结缔组织、血管和肌肉都有影响,可减轻应力性尿失禁。E可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妇女反复发生的泌尿系感染。E可以促进乳酸杆菌生长,降低阴道pH值,抑制革兰阴性杆菌生长。

    1.5  降低直肠癌发病危险  资料报告曾服用口服避孕药的人患直肠癌的危险减低了18%。

    2  激素替代治疗的必要性

    女人进入更年期正是子女已长成,家庭负担减轻、事业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工作上承上启下,正可以奋发前进,有所作为的阶段。然而却因更年期综合征的出现影响健康、给家庭增加负担,又因性功能减退影响夫妻感情,降低了生活质量。激素替代可以缓解更年期症状、抑制动脉硬化及预防骨丢失,提高性生活质量,预防直肠癌的发生。在国际上已成为提高绝经后妇女生命质量的重要医疗措施。

    3  激素替代疗法[1,2]

    3.1  HT的适应证  HT只适用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及已经衰退的妇女。需要用而又没有HRT禁忌证的妇女。

    如何判断卵巢功能衰退?(1)年龄;(2)病史:月经史、绝经史(自然或人工)、症状史、用药史;(3)体检:生殖道萎缩情况、宫颈黏液情况;(4)阴道涂片(酌情);(5)盆腔B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和卵巢萎缩情况;(6)黄体酮撤退试验(酌情);(7)BBT(酌情);(8)性激素测定(酌情);(9)其他。

    3.2  HT的禁忌证  性激素依赖性肿瘤:乳腺、子宫;原因不明阴道出血,血栓性疾病;严重的肝、肾疾病,结缔组织病、耳硬化症、血卟啉脑膜瘤。

    HT慎用: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严重高血压及糖尿病、血栓栓塞史及血栓形成倾向者、胆囊疾病、偏头痛、癫痫、哮喘、垂体泌乳素瘤等,乳癌家族史。

    如何判断是否存在禁忌证?病史(以上禁忌证病史是否阳性?)、体检、妇科检查、宫颈刮片,特殊检查:必须做盆腔B超、乳腺检查(超声、红外线、X线等),酌情做: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因子、血尿常规、骨密度。

    3.3  开始HRT的最佳时机  自出现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开始,可从绝经过渡期开始。在此阶段,临床上会出现月经失调及绝经期综合征;内分泌方面表现为孕激素的缺乏和雌激素的波动与失衡。此时应用,能从以下方面获益:(1)立竿见影地解除或缓解绝经近期相关问题,调整月经,缓解绝经期综合征。(2)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绝经后泌尿生殖系统萎缩性疾病。(3)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HRT的主要作用是预防骨丢失。因绝经早期是骨快速丢失期,此时开始应用HRT,对预防骨丢失效果最好。(4)预防和延缓其他器官的衰老,如皮肤与毛发、牙齿、眼等。(5)减少结肠、直肠癌危险。

    3.4  选择HT方案  (1)过渡期或围绝经期:①只有月经失调而无绝经期综合征的以孕激素调经为主或口服避孕药。a:月经频发或不规律出血。孕激素调经:每次月经第15天开始用孕激素(安宫黄体酮6mg/d×12~14天)。停孕激素后等待撤退出血。可一直用至停孕激素后不再发生撤退出血,提示内源雌素水平已低下,开始进入绝经。治疗中应注意监测内膜的变化。如仍有不规则出血,应进一步除外器质性问题。口服避孕药调经与避孕。b:月经稀发或闭经:定期孕激素撤退,用法同上。②有月经失调,又有绝经期综合征用雌、孕激素序贯联合或口服避孕药。③月经正常,有类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应判断症状是否是由卵巢功能下降引起。应与经前综合征及有些压力过重导致的常见亚健康状态鉴别。a:测BBT1~2周期。若BBT双相,不是绝经期综合征,不需要HT。应考虑是否为经前综合征及有些压力过重导致的常见亚健康状态。b:BBT单相,试用雌、孕激素序贯联合,观察症状是否改善。(2)绝经后:①年轻且希望有月经用雌、孕激素序贯联合方案;②不希望有月经用雌、孕激素连续联合方案。(3)无子宫:①双卵巢切除的单用雌激素;②保留至少一侧卵巢的应先估价雌激素水平后再决定是否补雌激素。

    3.5  如何选择HT剂量  原则上应用最低有效剂量。在病情缓解或控制与不良反应之间找平衡点。病情缓解: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不良反应:乳房胀痛、阴道出血。

    3.6  如何选择给药途径  (1)口服:使用方便,升高HDL-C,但有肝首过效应。(2)经皮:避开肝首过效应。适用于有胃、肠、肝、胆、胰腺疾病及与肝代谢有关的疾病,如严重高血压、甘油三酯异常升高、严重糖尿病、血栓病史等。约5%有皮肤反应,对HDL-C改善较少。(3)阴道:用量小,局部生效快。适用于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为主且不宜全身用药的妇女。

    3.7  如何监测  (1)疗效监测:①症状改善:开始4~8周随诊,每次随诊询问;②月经规律:每次随诊询问;③血脂改善:6~12月化验;④骨密度:2~3年复查。(2)安全性监测:①乳房胀痛:每次随诊询问;②阴道出血:每次随诊询问;③凝血状态:酌情化验;④体重:每次随诊询问或测量;⑤胆囊:酌情B超;⑥肝、肾功能:酌情化验;⑦肿瘤:乳腺,每年1次检查(必须做)B超、红外线或X线。子宫,每年1次检查(必须做)盆腔B超,重点监测内膜。

    3.8  HT应用时间  (1)经早期开始应用HRT,会获最大利益,冒最小风险。(2)短期应用:肯定风险小。应用<4年相对安全,无增加风险的证据小。(3)长期应用:风险增加,应根据个体情况酌情,每年进行评估。若绝经症状仍存在,无禁忌证而又需要继续用者可在规范的监测下酌情继续低剂量HT。绝经症状消失,可停全身用药,仅局部应用HT(阴道)防治泌尿生殖系统萎缩性疾病。对长期用HT有顾虑者,又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建议用非性激素药物治疗。

    4  激素替代治疗与中老年妇女健康的关系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提高生命质量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治疗、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及骨质疏松、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等有显著疗效[5]。是一种可靠、安全、使用简便的中老年妇女保健与治疗用药。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女性生殖内分泌性激素补充疗法.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57.

    2  徐苓.科学全面地分析激素补充治疗的利与弊.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10):577-579.

    3  林守清,徐苓.女性生殖内分泌性激素补充疗法.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94.

    4  周美清,李亚里.现代老年妇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54.

    5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1-07-26.

    作者单位:1 134003 吉林通化,通化钢城医院

    2 吉林通化,通化市中心医院

   (编辑:余  强)

作者: 杨旭东,金兴和,孙永红,李颖恒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