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第5卷第12期

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对颈椎病影像认识。方法收集本院1999年4月~2006年2月资料完整临床确诊的颈椎病80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80例平片中生理曲度改变52例,颈椎旋转错位38例,颈椎骨质及间盘退行性改变67例,颈椎韧带的钙化与骨化41例,其中17例经CT扫描证实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椎动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提高对颈椎病影像认识。方法  收集本院1999年4月~2006年2月资料完整临床确诊的颈椎病80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80例平片中生理曲度改变52例,颈椎旋转错位38例,颈椎骨质及间盘退行性改变67例,颈椎韧带的钙化与骨化41例,其中17例经CT扫描证实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4例。结论  颈椎病是目前骨科第一大病,是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三者的总称。

    【关键词】   颈椎病;平片;X线计算机;影像学表现

     颈椎病多发于中年以后,由于椎间盘变性后,周围骨质、小关节及软组织等产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压迫和刺激颈神经根、脊髓、颈动脉等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38~74岁,平均56.2岁。根据临床初步分根型颈椎病23例;颈型颈椎病17例;脊髓型颈椎病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31例;交感型颈椎病5例。

    1.2  CT扫描技术  采用EG公司的Prospeed VX型螺旋CT机,图像局部放大。骨窗:WW=1000~4000,WL=200~400左右。软组织窗:WW=300~500,WL=30~50左右。椎间盘:WW=300~500,WL=50~80左右。

    2  结果

    生理弧度改变52例中颈曲变直21例,颈生理前突加大5例,颈生理前突曲线弧顶上移4例,颈曲后弓4例,颈曲阶梯状改变8例。颈椎旋转错位37例中钩突关节不对称12例,双边双突征11例,多个椎体垂直轴旋转6例,颈椎两段间的旋转4例,多向旋转4例。颈椎骨质及间盘退行性改变67例中骨质增生65例,钩椎关节增生42例,小关节退化26例,椎间孔变小12例,椎间盘变窄58例。41例颈椎韧带钙化与骨化中后纵韧带骨化16例,混合型韧带骨化8例,前纵韧带钙化37例,小关节囊韧带钙化4例,髓核钙化6例。

    3  讨论

    3.1  颈曲的变化最早地反映脊髓、神经根、血管、交感神经等受损伤或受刺激的改变,应视为维持稳定的各种因素失去正常平衡的结果。可以出现在尚无明显骨质退变的早期患者和青少年,也可出现在病变反复发作、骨质改变明显而又失代偿作用期间。颈曲改变包括生理前突加大或减小、颈曲变直,反张、双弧曲线、弧顶上移或下移、成角及阶梯状错位等单顶变化或复合变化。

    3.2  所谓椎体的旋转错位,系错位椎与其上下相邻椎之间顺列的非移行性、骤然地旋转变位。X线片上可反映出三个轴向的旋转变位:一为矢状轴的顺、逆时针的旋转,表现为正位片上病椎双侧钩突关节不对称,左右间距不等宽;二为垂直轴向的左右旋转,表现为侧位片病椎出现双边双突现象;三为水平轴(冠状轴)的前后旋转,表现为侧位片病椎椎体向前下倾斜,上缘前倾并前移,后缘向后上移位,与上一颈椎的棘突间距明显变小,而与下一颈椎的棘突间距加大。这种旋转错位可发生于单个或一个以上的椎体,亦可发生于上下两段颈椎间,其X线征象是细微的。

    3.3  颈椎病的早期X线表现以颈曲变化为主,以后则椎间盘及骨骼退变的征象日趋明显。椎间盘变性的病理改变为髓核脱水,纤维环增粗玻璃样变性及断裂,上下软骨板的变性、变薄及损坏。变性的椎间盘可以膨出或突出。X线平片则表现为椎间隙变窄。由于突出物及椎体间不稳的刺激,以及突出物将周围骨膜韧带等掀起形成空隙,其间血液或组织液的机化,均可致椎体边缘、小关节、钩突关节、椎板等处骨质增生。X线平片则表现为椎体边缘致密发白、粗糙,骨板白线密度不连接,轻则唇样变、磨角征,重则有突状增生、骨刺形成、喙状骨赘、骨桥连接等。钩突及小关节骨性关节面致密粗糙、尖刺样增生。小关节间隙狭窄不均匀,椎间孔变小。

    3.4  韧带钙化与骨化是颈椎病常见的X线征象,都是组织退行性改变的结果。钙化是钙盐在组织内无定形的沉积,X线显影较致密、粗糙发白,其中无结构。而骨化系沉积钙质的组织中进入了骨细胞,分化出骨的板层或小梁结构,X线显影较钙化的密度低、均匀,可出现部分骨结构。被累及的韧带广泛,包括项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及小关节囊韧带等均可累及。颈椎病患者有项韧带及前纵韧带的钙化或骨化者颇多见。特别应提及的是位于椎管内的黄韧带和后纵韧带的病变。黄韧带的肥厚变性在椎板内面从后向前压迫脊髓;当颈椎间隙变窄或颈椎不稳后伸时,黄韧带的皱褶突入椎管,更使椎管前后径明显变小亦可致脊髓受压。后纵韧带骨化可从椎体后缘自前向后直接压迫脊髓,可于X线平片上表现为连续或间断条状骨化及乳突状骨化两种骨化征象。亦可有不同类型骨化的混合型。

    3.5  现代影像技术的检查和应用,尤其是CT、MR的普及使用,使以往传统的放射检查无法观察到的异常改变得以清晰地显示,特别是身体内部组织、器官的结构,通过轴面的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这对影像诊断提供了更加科学的证据。

    3.6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首先从颈椎X线平片上除外骨质外伤和其他骨病。如:观察有无骨折脱位,有无骨质破坏之肿瘤结核病等。(2)除外颈部的先天畸形。如寰枕、寰枢椎融合、先天性齿突阙如、椎体及附件融合、半椎体蝴蝶椎等。其中多有颈部及神经症状,特别是寰枕部较多见的畸形-颅底凹陷征,可出现上肢无力、手指麻木、颈枕部放射痛、活动受限以及延髓颈髓受压的椎体束征。此症应掌握测量方法以便诊断。(3)需和神经科疾病鉴别。这些神经科疾病的颈部X线平片无阳性征象,依神经科的特殊体检、脑脊液化验、特殊病史、造影及磁共振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空洞症、脊髓痨、颈髓粘连性蛛网膜炎、颈髓肿瘤等。

    4  小结

    颈椎病的原发病理变化为颈椎间盘变性。由此继发生物力学的改变,即耐牵引力的减低。变性的颈椎间盘可发生膨出或突出、颈间隙变窄、诸韧带松弛致椎体不稳定,会发生滑椎、小关节错位等“骨错缝”现象。继而出现骨质增生、骨刺形成、韧带肥厚、钙化、骨化等改变。上述的病理变化即膨出或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肥厚变性的韧带、增生的骨赘、错位的顺列以及创伤性炎症水肿等,都会造成椎管、椎间孔、椎动脉孔等神经血管通路的狭窄,从而产生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等刺激或受压的多种临床病状。

   作者单位:317602 浙江玉环,玉环县红十字医院放射科

  (编辑:齐  永)

作者: 陈星辉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