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2期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梗死相关血管早期开通,对减少坏死心肌数量,限制梗死范围,改善患者预后非常有益。以往溶栓治疗年龄多在65岁以下,近年来对70岁以上高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院自2000年开始对70岁以上AMI34例进行了溶栓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梗死相关血管早期开通,对减少坏死心肌数量,限制梗死范围,改善患者预后非常有益。以往溶栓治疗年龄多在65岁以下,近年来对70岁以上高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院自2000年开始对70岁以上AMI 34例进行了溶栓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6年月12月在本院确诊为AMI 34例均为首次发生,发病6h以内入院,男24例,女10例;年龄70~75岁;前壁心梗23例,下壁心梗11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广东天普生化制药有限公司)150万I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30min内滴完。所有患者选择标准(年龄除外)、药物使用方法及临床再能评价均根据1996年制订的国内AMI溶栓治疗参考方案[1]。溶栓后给予肝素6000u/d维持,连续5~7天。常规心电监护,定期监测PT-INR,心肌酶谱检测等。

    1.3 结果 临床再通26例,再通率76.47%,发生牙龈出血6例,口腔黏膜血肿2例,鼻腔出血1例,无1例发生脑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

    2 观察及护理

    2.1 溶栓时的护理

    2.1.1 准确执行医嘱 确保单位时间内溶栓剂的输入,使尿激酶在30min内滴完,在滴完尿激酶30min、1h、2h、4h分别做心电图,查心肌酶谱及出凝血时间作对照。

    2.1.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在溶栓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在血栓溶解、冠脉血液再通的瞬间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更为明显,容易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前壁心肌梗死者,由于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较高,患者可出现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室颤,下壁、后壁心肌梗死者由于迷走神经反射作用,常可发生窦房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的心律失常,并伴有血压下降。因此,需连续心电监护并准备抗心律失常药物及除颤,随时配合医生抢救。

    2.1.3 注意出血倾向的观察 溶栓药物具有较强的抗凝溶栓作用,少部分患者容易造成出血,甚至是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如脑出血。因此,要定时查凝血酶原时间,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口腔黏膜、鼻黏膜出血、血肿、血尿、呕血、黑便等倾向,老年人因牙齿及牙龈病变明显,最容易出现牙龈出血及口腔黏膜血肿,应注意观察,并适当备止血剂,如有出血现象,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有出血时即停溶栓治疗。

    2.2 溶栓后的护理

    2.2.1 溶栓后继续巩固抗凝治疗 如长期口服阿司匹林0.15~0.3g,肝素6000u/d,5~7天,老年人要特别注意有无脑出血的可能,如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另外,在溶栓成功后,冠脉内仍有残余狭窄,易再次发生心梗。如患者出现胸闷、胸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及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时,要正确评估有否心梗再发的可能,定时监测心率、脉搏、血压,必要时再次溶栓治疗或同时加做PTCA。

    2.2.2 心理护理 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溶栓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态度要和蔼,语言应亲切,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认真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合理施行心理护理,以消除患者悲观、恐惧、紧张、焦虑的心情,避免患者因紧张情绪加剧心脏负担,加重病情。

    2.2.3 溶栓后的早期活动 如溶栓后临床资料证实冠脉未再通者,按未溶栓患者护理。对于溶栓治疗后,临床资料证实冠脉再通无并发症患者,可酌情早期活动,前3~5天可床上运动,1周后下床适量活动,不做超负荷运动,因过早、过量运动易导致心室壁瘤形成,导致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参考方案.中华心血管杂志,1996,24(5):328-329.

   作者单位:431700 湖北天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汪 洋)

作者: 彭景丽,李 玲,陈平娥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