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2期

游离盲肠诱发慢性阑尾炎及乙状结肠扭转1例报告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因游离盲肠及肠壁肌肉薄弱,粪便排空延迟,引起顽固性便秘,既而诱发慢性阑尾炎及乙状结肠扭转在临床较为少见,就所查文献尚未见报道。本院2006年11月收治1例该疾病患者,经乙状结肠复位固定、盲肠部分切除治疗,疗效满意。腹部透视提示左下腹结肠有少量积气,考虑肠梗阻可能。钡灌检查提示阑尾未显影,盲肠钡剂排空延迟。...

点击显示 收起

       因游离盲肠及肠壁肌肉薄弱,粪便排空延迟,引起顽固性便秘,既而诱发慢性阑尾炎及乙状结肠扭转在临床较为少见,就所查文献尚未见报道。本院2006年11月收治1例该疾病患者,经乙状结肠复位固定、盲肠部分切除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14岁。因“腹部胀痛不适18天,加重伴排便停止5天”于2006年11月5日入院。查体:T 36.4℃,P 65次/min,R 18次/min,BP 90/60mmHg,精神差。心肺无异常。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无腹肌紧张,全腹压痛(+),以下腹部尤为明显,Sonnenberg点局限性固定性压痛(+),反跳痛(-),肝脾左肋下未触及,下腹可触及腊肠样包块,活动可,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肛门指诊可触及干结粪便。其他无异常。血常规、尿十项、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及胸透无异常。腹部透视提示左下腹结肠有少量积气,考虑肠梗阻可能。钡灌检查提示阑尾未显影,盲肠钡剂排空延迟。静脉肾盂造影无异常。入院诊断:(1)不全性肠梗阻;(2)慢性阑尾炎。

    诊治经过:入院后给予灌肠诱发了腹痛加剧,且无粪便排出,Sonnenberg点压痛及反跳痛均阳性,左下腹压痛也较入院时明显加重,仍可触及脂肠样包块。于2006年11月6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加腹腔探查术。取下腹部正中切口约5.0cm依次入腹,探查发现盲肠长约10.0cm,宽约5.0cm,腔内积聚大量半固体状粪便,肠壁薄,无充血水肿。补充诊断游离盲肠。阑尾约8.0cm×0.5cm×0.5cm大小,位于回肠下位,远端被大网膜包裹。乙状结肠长约30.0cm,顺时针方向扭转了180°,内有大量干结粪块,补充诊断乙状结肠扭转。将乙状结肠复位,骨盆段肠系膜折叠缝合于侧盆壁腹膜。距离回肠与结肠交界处以远4.0cm切除远端盲肠及阑尾。术后给予胃肠减压、静脉营养和预防感染等治疗。术后12h肛门排气,26h排解大量干结粪便,腹部胀痛缓解,逐步恢复饮食后无腹部胀痛等异常表现。切口达甲级愈合。病理检查结果:盲肠壁肌纤维薄弱,慢性阑尾炎。随访2个月,无不适主诉。

    2 讨论

    盲肠是结肠的起始段,长度与宽度相仿,约6.0cm,是大肠的最宽部分[1]。该患者盲肠长度达到了10.0cm,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由于盲肠过长,且肌层薄弱,影响了粪便的排空,使大量粪便在盲肠积聚,水分过分吸收而引起顽固性便秘。从钡剂灌肠检查及手术探查可得到证实。在肠腔内压力突然增高(如肠梗阻、便秘等)时,阑尾引流不畅、阑尾腔梗阻、压力增高而发生血运障碍,使黏膜受损,随之发生感染[2]。患者盲肠长期处于扩张高压状态,引起阑尾腔的梗阻与感染,这也是慢性阑尾炎的主要病因。而乙状结肠一般较长,而系膜根部大多较窄,肠袢活动度大,这是容易发生扭转的解剖基础。乙状结肠内粪便积聚,由于重力作用,可诱发扭转[1]。因乙状结肠只扭转了180°,不完全影响肠腔的通畅,也无肠系膜血液循环障碍,故未出现外科急腹症的表现。虽然肠梗阻、阑尾炎和肠扭转都是临床常见疾病,但该例患者从就诊到确诊时间较长,主要是没有找到引起顽固性便秘的真正原因,没想到先天性发育异常等不常见的情况。这主要是思维单一,询问病史不细,过分相信依赖辅助检查结果等原因所引起。对该例患者诊治的经验及教训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63-1114.

    2 林力.急性腹痛.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283-284.

    作者单位:835000 新疆伊宁,武警8660部队医院外科

  (编辑:齐 永)

作者: 杨仁明,安淑霞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