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5期

尖锐湿疣的临床检测结果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尖锐湿疣俗称瘙瘊,又称性病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一种性病。近年来,尖锐湿疣在我国的发病率迅速升高,目前已成为我国的第三大性病。另外,尖锐湿疣还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如共用浴盆、毛巾、游泳衣都可能成为传播途径。本院2004年1月~2005年6月期间,47例女性尖锐湿疣进行HPV抗原检测,所有组织经10%福尔马林......

点击显示 收起

  尖锐湿疣俗称瘙瘊,又称性病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一种性病。近年来,尖锐湿疣在我国的发病率迅速升高,目前已成为我国的第三大性病。本病60%是通过性生活传播的,发病3个月左右时传染性最强。另外,尖锐湿疣还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如共用浴盆、毛巾、游泳衣都可能成为传播途径;家庭成员间非性行为的密切接触也能造成传播。本病的另一条传播途径即母婴传播,患病的母亲通过阴道分娩或日常生活,将病毒传染给婴儿,使婴儿患病。本院2004年1月~2005年6月期间,47例女性尖锐湿疣进行HPV抗原检测,所有组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并采用了S-P法检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7例中年龄18~30岁20例,31~40岁23例,41岁以上4例。

    1.2  疣的分布  分布于外阴40例,尿道口5例,阴道壁2例。

    1.3  临床表现  外阴瘙痒、白带增多者34例,自觉外阴部小结节者9例,性交痛或不适者4例,病程2~8周。

    2  方法

    2.1  临床体征检查  发现外阴部有颗粒状,多部位成毛刺状、菜花状、鸡冠状赘生物,为淡红色或灰色,常做病理切片。

    2.2  实验室检查  典型的尖锐湿疣一般不需做实验室检查即可作出诊断。当患者症状不典型,部位不典型,特别是妇女,其阴道口可有类似于尖锐湿疣的假性湿疣,需做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如下的方法。

    2.2.1  细胞学检查  取阴道、子宫颈等部位的湿疣组织做成涂片,做帕氏染色。在涂片中可以见到两种细胞,一种细胞的核周围有晕环,它占据了细胞浆的大部分,而将细胞浆压缩到边缘呈浓缩状,此种细胞称为空泡化细胞,它来源于浅层的鳞状上皮细胞;另一种细胞称为角化不良细胞,可单个或成堆分布,胞浆呈橙红色至淡黄色,核小而致密。在尖锐湿疣病的涂片中这两种细胞常可混合存在。

    2.2.2  组织病理变化  可见表皮角化不全,棘层高度肥厚,表皮突增厚延长呈乳头瘤样增生,表皮与真皮之间界限清楚。较有特点的组织病理表现为颗粒层和棘层上部细胞有明显空泡形成,空泡细胞大、胞浆颜色淡,中央有大而圆着色深的核。真皮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周围有较致密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2.2.3  组织化学检查  取少量病损组织制成涂片,用特异性抗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抗体作染色。对尖锐湿疣目前较一致的诊断指标有:(1)鳞状上皮呈乳头状增生,乳头状突起的中心都有一纤维血管性轴心,上皮角向下延伸,融合成实性,基底细胞有异型,见核分裂象;(2)表皮角化不全或角化过度;(3)棘层细胞肥厚;(4)表皮浅层或棘层细胞中见诊断性挖空细胞;(5)真皮乳头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其间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47例均行HPV抗原检测,其中40例尖锐湿疣病例中阳性者核内有棕黄细微均匀颗粒,阳性表达率为85%,其余均为阴性。

    3  讨论

    尖锐湿疣主要是由性接触传播,使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外阴、小阴唇外侧、前庭处、大阴唇及肛周外处的鳞状增生病变。传播途径主要是交叉感染,临床前潜期一般2~8周,病程发展快,外阴瘙痒、灼痛或性交后疼痛不适,尖锐湿疣为粉红色或灰白色疣状突起,呈单个或丛状生长,受潮湿刺激可增生融合,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大阴唇、尿道口、会阴及肛门周围,并常合并滴虫、霉菌和淋菌感染。尖锐湿疣过去一度认为是阴道分泌物刺激的,结果,现已证实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根据病变特征外阴部疣状物的特殊形态、好发部位、生长方式及病理诊断一般不易漏诊,对病理形态不典型的湿疣状赘生物或疑为HPV感染的病例,HPV检测可作为病因学诊断依据的佐证。HPV抗原阳性时可以确诊,而阴性时并不能否定诊断。因HPV抗原在处理过程中抗原破坏或封闭,以及标本取材的局限性就能导致HPV抗原假阴性结果,对尚未形成的诊断性挖空细胞的病例和病变组织形态,不够典型的尖锐湿疣,HPV检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确诊困难的病例,应多处取材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目前普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有关,所以对于尖锐湿疣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单位:133417 吉林龙井,龙井市开山屯中心卫生院

作者: 杜延茹, 王顺萍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