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5期

浅谈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在工作中检验结果与病人的临床表现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遇到此情况,临床医生总是抱怨检验人员,其实许多情况并非检验人员之过。实验室只注意到了分析过程的质控,而忽视了标本质量控制,标本的质量没有保证,不管分析中的质量多么好,检验结果仍然得不到保证。以下就标本问题做一探讨说明。1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理因......

点击显示 收起


   在工作中检验结果与病人的临床表现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遇到此情况,临床医生总是抱怨检验人员,其实许多情况并非检验人员之过。实验室只注意到了分析过程的质控,而忽视了标本质量控制,标本的质量没有保证,不管分析中的质量多么好,检验结果仍然得不到保证。以下就标本问题做一探讨说明。

    1  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理因素

    所谓患者准备就是规范采集标本前患者的一切行为。采集检验标本之前,患者的生活起居、生理状态等对标本的质量均至关重要。

    1.1  生理波动  有些血液成分日、夜间的生理变化较大,如糖耐量试验清晨较午后低,血液白细胞数午后较清晨高,情绪激动、冲冷水浴血液白细胞总数均会升高等。为了准确反映病人的临床状态,标本采集时应相对固定某一时间,下次复查时应在上次检查的同一时间进行,检验结果才有可比性。

    1.2  运动及精神因素  强烈的肌肉运动明显影响体内代谢,紧张和情绪激动影响神经内分泌。运动消耗体内储存的ATP及通过有氧和无氧代谢产生的ATP,同时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人体处于与静止时不同的状态。紧张、情绪激动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导致血常规、激素,乳酸、血糖等不正确。研究发现强烈运动会使钾、钠、钙、糖、无机磷、尿酸、尿素、胆红素、AST均升高1倍以上,ATP肌酸磷酸激酶转移酶升高4倍以上。为减少运动及精神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一般主张在清晨抽血,住院病人可在起床前抽血,门诊的病人应至少休息15min后采血。

    2  体位及采血部位

    卧位采血与坐、立位采血结果是有区别的。站位时水分从血管内向组织间隙转移血液被浓缩,大分子物质浓度升高。有资料表明,正常人直立位时血浆总量比卧位减少12%左右,以下项目站位高于卧位:TP(9%)、Alb(10%)、TC(8%)、ALT(15%)、ALP(11%) 。 因此,采血时应尽量统一采血姿势。

    3  药物的影响

    药物是干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正确性最严重、也是最常见的因素。如维生素、青霉素、阿霉素、利福平、灭滴灵等直接影响尿液检测。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药物影响血常规中的WBC和PLT结果。磺胺类、镇痛消炎、激素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等会形成颜色的药物均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导致实验室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严重不符。这些现象对于合理选择采集标本的时间非常重要。

     4  标本采集不正确

    餐后抽血对许多检验项目有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有TG、UA、ALT、GLU、BUN等等,饮食结构的不同,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高脂肪饮食会使甘油三酯大幅度升高,高蛋白饮食会使氨、尿酸和尿素值升高较多。据资料显示一顿标准餐后,甘油三酯增加50%,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增加20%,胆红素、无机磷、钙、钠和胆固醇增加5%左右。体检者应早晨空腹抽血,血脂检查必须空腹12h后抽血(而且检查前三天禁食肉、蛋、奶)。

    病人输液过程中,从输液一侧静脉采血或从输液的部位拔去输液管留取血液标本送检,这些标本测定得出的结果都不能代表病人真实的情况,抽出来的有输进的液体,严重影响检验结果,如GLU、电解质等。禁止输液时采集标本。

    抽血量、抗凝剂都有严格要求,ESR测定,按要求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4,比例不对,结果波动很大,还有血细胞分析用EDTA-K2、血凝用枸橼酸钠等。

    血培养应在发热初期或发热高峰期采血,要求选择在应用抗生素治疗之前,对已用药而不能终止的病人采血化验也不正确。

    用止血带时间长短的影响。用止血带时会发生局部缺血(缺氧),这样导致血液中一些成分浓度的改变,绷扎3min会明显比1min缺氧严重,这时糖的无氧酵解增加,乳酸增高、pH下降随之钙、镁离子从蛋白质的结合中释放而升高。因此,应尽量在使用止血带1min内采血,看到回血马上解开止血带。

    避免标本溶血是保证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采血时一些不良习惯和劣质采血器具易造成溶血,要养成规范的采血步骤,如将血从注射器中推到试管中,血细胞受外力而溶血;采血时定位或进针不准,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混匀时用力过猛,或运输时动作过大;相对试管中的抗凝剂来说采血量不足,由于渗透压的改变发生溶血;穿刺处所用酒精消毒未干即开始采血;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空气进入,产生泡沫,发生溶血;皮肤穿刺时,为增加血流而挤压穿刺部位或从皮肤上直接取血,都可以造成溶血等。

    5  重视标本的运输和储存

    采血完成后,应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尽快处理,尽快检测,时间耽搁得越少,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就越高。因为标本储存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光学作用等等,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比如凝血Ⅷ因子、凝血Ⅴ因子极不稳定,随着时间的延长,保存环境温度的增高,凝血活性逐渐消失。

    综上所述,标本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涉及科室广泛,人员类别众多,因此,临床医护人员、检验人员、患者应相互配合,才能为临床诊断、治疗、观察提供准确可信的实验结果。


作者单位:841900 新疆且末,且末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作者: 薛城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