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6期

妇科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69例妇科恶性肿瘤(其中卵巢癌31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11例,子宫内膜癌9例,宫颈癌14例,输卵管癌4例)均行介入治疗,观察与评价其临床疗效、毒副反应、生存情况。结果48例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组中,7例肿瘤灶大出血经介入治疗后病灶出血控制,4......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69 例妇科恶性肿瘤(其中卵巢癌31 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11 例,子宫内膜癌9 例,宫颈癌14 例,输卵管癌4 例)均行介入治疗,观察与评价其临床疗效、毒副反应、生存情况。结果 48 例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组中,7 例肿瘤灶大出血经介入治疗后病灶出血控制,4 例卵巢癌并乙状结肠转移患者在第一探查术中仅行肿瘤减灭术,介入治疗后行第二次探查手术,其残留病灶完全切除。21 例单纯介入治疗组中,7 例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2~3 次灌注化疗后治愈。其中4 例治疗后1.5~2 年内妊娠分娩新生儿正常,产后2 年无复发。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具有定位准、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可重复进行等优点。既可作为妇科恶性肿瘤的术前一期治疗,提高根治手术的成功率,又可作为预防局部复发和转移的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不能手术者,也是一种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单纯估息治疗。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介入;化疗;栓塞

     我院1997年1月~2005年6月对69 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9例妇科恶性肿瘤均经病理明确诊断,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无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卵巢癌31 例( Ⅱ期6 例, Ⅲ期21 例, Ⅳ期4 例)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11 例( Ⅰ期7 例, Ⅱ期4 例) ;子宫内膜癌9 例( Ⅱ期3例, Ⅲ期6 例) ;宫颈癌14 例( Ⅰ期3 例, Ⅱ期7 例, Ⅲ期3 例, Ⅳ期1 例) ;输卵管癌4 例( Ⅱ期1 例, Ⅲ期3 例) 。69 例患者年龄最大72 岁,最小16 岁,中位生存年龄47岁。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接触性阴道出血、腹胀、肛门坠胀等。

    1.2   方法  局麻下,采用Seldinger 技术行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5F cobra 管至双侧髂内动脉或肠系膜下动脉,先行动脉造影,了解病变供血动脉,再超选择插管进入靶动脉后灌注化疗。药物采用2~3 种抗癌药联合。卵巢、输卵管癌:阿霉素(ADM)+ 顺铂(DDP);恶性滋养细胞肿瘤:5-氟尿嘧啶(5-FU)+更生霉素 (KSM)+丝裂霉素(MMC);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长春新碱(VCR)+顺铂(DDP)+ 博来霉素(BLM)。药物剂量及分配根据患者情况及病灶大小部位而定。用顺铂者均予静脉水化、利尿。遇有明显出血病灶则根据肿瘤血供超选择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后拔管,局部加压包扎,制动24h。

    1.3   疗程  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组48 例,分别为介入治疗1~2 疗程后手术或手术后介入治疗1~2 次,疗程最少1 次,最多3 次。其中4 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和3 例宫颈癌病灶大出血在灌注化疗后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治疗,栓塞后1周手术。单纯介入治疗组21 例,其中卵巢癌Ⅲ~ Ⅳ期11 例(剖腹探查手术中仅行活检明确诊断) ;宫颈癌Ⅲ~ Ⅳ期3 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Ⅰ期3 例, Ⅱ期4 例。疗程最少2 次,最多3 次。治愈标准按乐杰主编《妇产科学》为准[1 ]。

    2   结果

    2.1   疗效  48 例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组中,7 例肿瘤灶大出血经化疗+ 栓塞治疗后病灶出血控制,4 例卵巢癌并乙状结肠转移患者在第一探查术中仅行肿瘤减灭术,介入灌注化疗后行第二次探查手术,其残留病灶完全切除。21 例单纯介入治疗组中,7 例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2~3 次灌注化疗后治愈[2] 。其中4 例治疗后1.5~2 年内妊娠分娩,新生儿正常,产后2 年无复发。

    2.2   随访  出院后随访58 例,随访率84.11 %。1 年内死亡1例,5 年内死亡6 例,5 年生存率为89.65 %。生存期最长为滋养细胞肿瘤(7 年) ,最短为输卵管癌(1 年) 。

    2.3   并发症  化疗副反应:用药当天至5天内有不同程度消化道症状和骨髓抑制,对症治疗后恢复。用药期间无明显肝肾功能影响。穿刺部位血肿:69 例共行107 人次介入治疗,2例发生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1.87%,调准加压部位和制动后消退。

    3  讨论

    妇科恶性肿瘤的血供主要来自髂内动脉,其他还有卵巢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等,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使抗癌药物直接进入子宫、卵巢、阴道等肿瘤的营养血管,其盆腔瘤灶的药物浓度比全身及腹腔用药高(是全身化疗的8.9倍,腹腔用药的8.6倍),从而成倍地提高了药物的抗癌效果[3],而且胃肠道及骨髓抑制较轻,目前盆腔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已成为治疗中晚期和复发的妇科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途径。实验证明:药物的疗效除主要与自身的药理作用和病变对其敏感性外,病变区的药物浓度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与病变的接触时间也产生重要影响[4] 。因此,对盆腔内的妇科恶性肿瘤盆腔动脉插管介入治疗优于静脉内全身化疗。尤其对化疗敏感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更显其优势。本组7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通过介入治疗治愈,且4 例妊娠分娩,显示了介入治疗即缩短了疗程,又减轻了长时间大剂量化疗对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功能影响,并能保证患者的生育功能。在有出血病灶存在时,介入治疗还可以通过病灶的栓塞,达到止血和促使肿瘤病灶坏死,减小肿瘤体积。因此妇科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具有定位准、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可重复进行等优点。可作为妇科恶性肿瘤的术前一期治疗,既可提高根治手术的成功率,又可作为预防局部复发和转移的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不能手术者,也是一种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单纯姑息治疗。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第4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22-323.

2 汤春生,穆玉兰. 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的理论基础.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2) :723.

3 成文彩,蔡桂如,顾美皎,等.髂内动脉插管化疗提高妇科恶性肿瘤疗效的探讨.中华妇产科杂志,1992,27(5):270-272.

4 李麟荪. 临床介入治疗学.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3.


作者单位:411100 湖南湘潭,湘潭市中心医院介入科(Δ妇产科)

作者: 康友根,曾伟华,章桂平,夏姿芳Δ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