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7期

楚州区2000~2006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楚州区艾滋病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对2000~2006年楚州区HIV/AIDS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每例HIV/AIDS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00~2006年,全区共发现HIV/AIDS16例,本地患者14例,分布于10个乡镇,外地患者2例。发现方式:3例为手术(输血)前检测,2例为临床可疑(就诊),3例为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楚州区艾滋病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0~2006 年楚州区HIV/AIDS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每例HIV/AIDS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0~2006年,全区共发现HIV/AIDS16例, 本地患者14例,分布于10个乡镇,外地患者2例。20~39 岁组占81.25%。发现方式:3例为手术(输血)前检测,2例为临床可疑(就诊),3例为产前检测, 1例为献血前检测,2例为在押人员,1例为感染者配偶,4例为筛查发现。传播途径:使用血制品1,输血3例,异性性传播8例,吸毒1例(均为外省籍),3例不详。结论 楚州区艾滋病目前处于低流行期,但2006年来流行速度加快, 可能与监测检测力度加大,检测的范围、人群数量不断扩大、流动人口增加、艾滋病在楚州区已经潜在流行有关。今后应进一步加大省级示范区创建力度,开展以高危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防治,加强综合监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落实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遏制艾滋病传播与蔓延。

【关键词】  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楚州区自2000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毒感染者,至2006年底累计报告HIV/AIDS16例。为了解近年来HIV/AIDS的流行特征,研究其流行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 控制措施,现将楚州区2000~2006年HIV/AIDS疫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2006年传染病疫情报告和HIV/AIDS流行病学调查表。

    1.2 方法和诊断标准 血清学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初筛试验,经复检阳性的样本,送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艾滋病的诊断标准按GB 16000-1995国家标准。

    1.3 流行病学调查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感染者由区疾控中心及乡镇防保所的专业防治人员进行面谈记录。

    2 结果

    2.1 时间分布 2000~2006年,楚州区共发现HIV抗体阳性者16例,其中艾滋病患者2例,死亡2例。其中2000年1例, 2001年1例,2004年1例,2005年4例,2006年发现9例。

    2.2 地区分布 累计报告的16例患者中,本地患者14例,分布于10个乡镇,外地患者2例,其中外省籍的10例,分别为新疆1例,云南6例,四川1例,河南1例,湖北1例。在10例外省籍病例中,有6例(均为女性)因与本地人结婚已落户在我区。

    2.3 人群分布

    2.3.1 年龄性别分布 男5 例, 女1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7岁, 以青壮年为主, 20~ 39 岁组占81.25%。

    2.3.2 职业分布 农民9例,经商1例,学生1例,司机1例,无业人员2例,2例不详。

    2.3.3 婚姻状况 已婚的13例,未婚的3例。

    2.4 发现方式 3例为手术(输血)前检测,2例为临床可疑(就诊),3例为产前检测, 1例为献血前检测,2例为在押人员,1例为感染者配偶,4例为筛查发现。

    2.5 传播途径 使用血制品1,输血3例,异性性传播8例,吸毒1例(均为外省籍),3例不详。2000~2005年发现的病例经血及血制品传播的2例占40%(2/5)。2006年仅1例占11.1%(1/9)。

    3 讨论

    3.1 流行特征 (1)楚州区艾滋病流行目前处于低流行期,但2006年来流行速度加快,上升速度明显;(2)HIV 感染者以20~39岁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为1:2;(3)婚进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大,占50%(8/16),婚内传播2例。提示今后有必要加强对外省籍婚进人员开展HIV抗体的筛查,和对婚内传播防范; (4)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50%)和经输血及输血制品传播(25%),吸毒传播为外省籍病例,并仅有1例;(5)嫁进人员均为育龄妇女,应防止母婴传播的发生。

    3.2 流行趋势分析 楚州区2006年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呈快速增长趋势,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作省级艾滋病防治示范区,监测检测力度加大,检测的范围、人群数量不断扩大。特别是开展了外婚籍婚进人群HIV抗体筛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流入人口增加,外省籍婚进人员达6000余人。2006年发现的9例HIV/AIDS中,有8例是外省籍人口,其中6例为婚嫁人员。(3)农村农民自我防范意不强,缺乏艾滋病防治知识,从而导致婚内传播情况的发生。(4)艾滋病在楚州区已经潜在流行。目前已发现的感染者估计多为既往感染,由于不发病不去就诊,表明尚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没有被发现,这些未被发现的感染者作为传染源具有更大的危险性[1]。随着感染者的增多,卖淫嫖娼现象屡禁不止,性传播疾病每年以10%~20%的幅度增长[2] ,预计经性传播将是今后主要传播方式。如果对当前艾滋病流行初期的形势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将失去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机遇[2] ,导致艾滋病的广泛流行。今后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监测和报告, 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扩大监测范围, 开展行为监测, 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代表性和预警作用, 充分利用自愿咨询检测平台,扩大外展服务范围和内涵,提高病例发现效率。与此同时, 乡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快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设工作, 构建省、市、县、四级艾滋病检测网络。(2)切实加强省娱乐场所高危行为干预试点县工作,争取多部门合作, 因地制宜开展高危人群、重点人群的行为干预工作。结合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 在公共场所和流动人口中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3)继续通过大众传媒开展群众健康教育工作, 在已开展医务人员全员业务培训的基础上, 重点落实《艾滋病职业暴露及应急处理》的培训工作, 提高公众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4)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提高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杜绝医源性传播。(5)积极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探索, 做好艾滋病感染者的医疗照顾、救助及咨询关怀工作。落实国家提出的“四免一关怀”政策, 积极挽救病人生命。

   

【参考文献】
  1 孙建胜, 赵广法, 李洪卫, 等. 徐州市1995~2003 年艾滋病流行状况及趋势分析. 江苏卫生保健, 2003, 5(6) : 9.

2 曾毅. 在“第一届中国艾滋病性病防治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 ,7(6) :327.


作者单位:223200 江苏淮安,淮安市楚州区疾控中心

作者: 张 旭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