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年第6卷第11期

苍龟探穴针法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摘要:【关键词】偏头痛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5%~40%,其在临床上反复发作,病程长,不容易根治,影响个人工作和生活,对社会造成严重负担。笔者应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道如下。2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20mg,每日3次,必要时口服氨酚待因片......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偏头痛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5%~40% ,其在临床上反复发作,病程长,不容易根治,影响个人工作和生活,对社会造成严重负担。笔者应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偏头痛患者均为本院门急诊及住院患者,符合1988年国际头痛分类诊断标准。无头痛为0级;疼痛能耐受,可不服止痛药,不影响工作、学习为Ⅰ级;疼痛难以忍受,服去痛片等药后,疼痛减轻,影响工作和学习为Ⅱ级;疼痛难以耐受,服止痛药后仍疼痛明显,不能工作、学习为Ⅲ级;疼痛不能耐受,服止痛药后头痛无减轻,不能工作和学习为Ⅳ级。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12例,女30例,年龄16~70岁,平均39.2岁;对照组38例,男10例,女28例,年龄12~70岁,平均38.5岁;病程6个月~2.5年不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20mg,每日3次,必要时口服氨酚待因片,10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治疗组应用针灸疗法:主穴取患侧率谷,以苍龟探穴法,透角孙、丝竹空、太阳,以30号2寸毫针,沿头皮水平进针后朝丝竹空方向平刺1~1.5寸,得气后将针尖退到皮下,再将针朝角孙方向平刺1~1.5寸,得气后再将针退回至皮下,然后将针朝太阳方向平刺1~1.5寸,获取强针感后,留针30min,留针期间行针2次,出针时摇大针孔。配以局部取穴百会、大椎、阿是穴,配以双侧辨证取穴:风邪上扰加风池、合谷;痰浊上扰加丰隆、阴陵泉;痰热内阻加头维、内庭;肝阳上亢加行间、太冲、三阴交;气血不足加足三里、合谷;痰湿中阻加阴陵泉、丰隆;肝肾阴虚加太溪,每天针刺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效不佳,再治疗1个疗程。

    2  疗效评定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1995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6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疼痛强度减轻Ⅱ级,伴随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或疼痛持续时间减少2/3以上;有效:疼痛强度减轻Ⅰ级,或发作间隔延长,疼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2/3;无效:疼痛强度减轻不足Ⅰ级,或疼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1/3,或疼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2.2  治疗结果    两组病例2个疗程后通过随访评定疗效,结果见表1。两组治愈率、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西医认为,偏头痛为发作性的颅内和颅外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作的头痛为特征,病因尚未明确,多数患者有家族史,目前无较好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风火痰虚瘀,致经络痹阻,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头部而致头部剧痛。头侧为少阳肝胆经循行之部位,率谷穴为足少阳胆经头部穴,苍龟探穴针法见于明代著名针灸医家徐凤著《金针赋》,属“飞经走气”四法之一,“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其特点是钻剔四方,这可使经气四通流布,取率谷穴施以苍龟探穴针法,可在头侧获取较大范围的强针感,使气血通畅,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明显的止痛功效,其针法关键在于术中不断地变换针刺方向,由浅入深时运用一进再进的针法。 且一针多向深刺具有取穴少、针感强的特点,并可直捣病所。配以局部并辨证取穴施治,标本共治,疗效确切,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123100 辽宁阜蒙,阜蒙县人民医院针灸科

作者: 田丁宝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